“小婷,医院检查一下,这样频繁地上厕所有点影响工作啊!”总监说完后,小婷的脸“唰”地一下全红了。
小婷刚入职新公司一个月,每次开早会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频繁去厕所小便,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肾不好。闺蜜告诉小婷,用枸杞大枣泡水喝可以滋阴补肾,但是喝了一周后,小婷发现自己去厕所的次数更多了。
而总监的这番话点醒了小婷,她开始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身体真的有什么毛病,医院看看?次日,小婷请了假,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表示小婷的器官功能都是正常的,频繁排尿可能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
“还好我的肾没问题!”听完医生的话后,小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喝水就想上厕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便不正常是否说明肾不好?今天1药网就和大家聊聊。
一喝水就想尿到底好不好?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喝进去的水是如何变成尿液的?
我们喝水后,水会经食道进入我们的胃部,在胃部停留约2~3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水基本上不会被胃吸收。
随后,水会随着胃排空进入小肠,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小肠吸收大量水分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肾脏进行代谢。
当这些水分进入肾脏之后,在流经肾小球的时候,绝大部分就会被滤过到肾小囊中,这时就形成了原尿。里面除了水之外,还含有无机盐、尿素、尿酸、葡萄糖等物质。而原尿并非身体最终排出的尿液,这些原尿还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下的无机盐、尿酸、尿素以及一部分水分就进入集合管,再进入肾盂,形成尿液储存在膀胱里面。
一般来说,水变成尿液需要大约30~45分钟。但由于体质差异,再加上尿液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论是一喝水就想小便,还是半天不去厕所的人,可能都是正常的。
影响排尿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来说,排尿时间、频率一般和下面5个因素有关:
1.膀胱容量
正常情况下,人的膀胱容量为~毫升,但不排除有的人膀胱小,储存尿液少,稍微有尿液产生,就会刺激膀胱产生要排尿的信号。
2.括约肌功能
当括约肌松弛时,膀胱的储存能力就会较差,无法储存过多的尿液,导致排小便的次数增加,出现小便频繁的情况。
3.喝水习惯
有些人平常不喜欢喝水,甚至养成渴了再喝水的习惯。时间久了,膀胱会适应缺水的环境,当人突然大量喝水,膀胱就会受到刺激,产生尿意。
4.出汗量
天热时,人体出汗多,体内的水会更多地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体外。因此在夏天,喝水多、出汗多,但排尿少,这是正常的现象。
5.压力情绪
人在放松的状态下,膀胱被尿液填满时也会是放松的状态。但是当人处于紧张的状态时,膀胱的外括约肌就会紧密闭合,以确保尿液不会漏出,此时人会感受到更强的尿意。
同时,紧张、焦虑的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引起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这样会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升高,原尿生成增多,尿量也因此增加。所以很多人在面试、上考场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刚小便完又有尿意的情况。
小便出现3个异常,要重视!
尿量的增加或者减少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如果发现排尿出现以下几种异常情况,大家需要引起重视,这很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
信号一:尿液有泡沫,难消散
尿液有泡沫可能是饮水少,或者一次性吃太多蛋白质食物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尿液的泡沫可以很快消散。但尿液中的泡沫持续时间很久无法散去,就很可能与肾炎有关。如果每次小便发现尿液中都有泡沫,1药网建议大家最好及时就医,排除病灶。
信号二:尿多、尿频
如果在与之前相同的饮水量的情况下,排尿次数明显变化,且同时伴有多食、体重减轻等,就要警惕是否患上糖尿病。
信号三:尿液颜色异常
健康尿液一般是略带透明的淡黄色,若是出现以下几种异样,要警惕。
白色尿液同时伴有腰痛、发热,可能尿道炎症有关;酱油色尿液则与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关;出现血色尿液,无痛但持续一段时间,则需警惕膀胱癌;绿色或绿色尿液可能与泻药或化疗物有关。
1药网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发现尿液异常千万不要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医院做尿常规检查。
排尿要健康,先学会正确喝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要喝ml水,成年女性每天要喝1ml水。
喝水时,大家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要少量多次,单次饮水应不超过毫升,否则可能出现饮水过量的应激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