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历史悠久、酒文化丰富、酒产品丰富、酒种类繁多的国家,操办喜事不能少了酒水助兴,心情郁闷不忘用酒水消愁,觥筹交错的场景更是每天频繁上演,每年消耗的酒水量惊人。
酒是助兴剂、催情剂、社交润滑油,但每年因喝酒误事乃至造成悲剧的也不少,酒水在近些年一直脱不开“争议”的漩涡。
国人深谙中庸之道,既然不能像酗酒那样往死里喝,那我们就“适量喝”,对身体总该可以了吧?要我们“滴酒不沾”,真的很难办到,人情世故哪能少得了酒水帮忙?
滴酒不沾,这个好理解,就是在任何时候,酒水摄入量是零。
适量饮酒,适量是多少?有两个参考数据:一个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50克,女性为25克;另一个是世界心脏联合会建议男性不超过20克纯酒精/天,女性是10克/天。
初看起来,这个适量饮酒的数量限制还说得过去,要知道人的正常饮水量都达到毫升/天,这点酒精数不就是两三口的量吗?每天喝这点酒对身体没啥影响吧?
消除争议和疑惑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实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对名中国成年人的饮酒习惯进行长达11年的随访,含从不饮酒、经常饮酒和偶尔饮酒三类,还对参与者血样长期留存,实验结果于年1月20日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
结果显示:11年来共有人患癌症,证实饮酒与癌症风险增加直接有关联,从不饮酒的男人患癌风险比饮酒人群降低14%,与饮酒有特定关联的疾病风险,如头颈部癌症、食道癌、肺癌等,更是降低了31%。
酒水能致癌,其实是酒水里的酒精致癌,这是世卫组织早就公布的“一类致癌物”,即有明确证据证实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全球每年5.5%的癌症是酒精引起,常见于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食道癌等。
酒水里的酒精被人体喝下后,先是被肠胃“照单全收”,而后分流:
其中10%会随着呼吸、出汗、排尿等排出体外,喝酒的人能轻易闻到酒味。
另外90%的主力会经肝脏代谢,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酸,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于人体乙醇脱氢酶差异不大,一般分解都可完成,但乙醛脱氢酶就天差地别了,所以有的人喝酒没啥事,恢复也快,但更多的人喝酒后分解慢,导致乙醛在体内过度聚集,造成全身不适,大量伤害细胞,长期会诱发炎症。
而且,对于中国成年人,乙醛脱氢酶有两个“明显歧视行为”:一是与欧美种群相比,东亚种群的分解酒精能力明显差很多;二是东亚人群内部相比,女人代谢酒精能力只有男人的一半,比男人慢得多。
换句话说,我们国人在喝酒上有先天劣势,女人比男人更是要差一个级别。
过去曾有言论称适量喝红葡萄酒有益心脏健康,这个早在年1月就由世界心脏联合会进行纠正。而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则通过大量研究和论证明确指出,酒精的安全摄入量是零。
意思很明确了,滴酒不沾才是最有益健康的,适量饮酒仍会带来健康的隐患和危害。
有6种人,更是必须滴酒不沾:
1、喝酒脸就红的人,或喝酒脸色发青的人,体内分解酒精存在缺陷。
2、有肝炎或肝硬化的人,或确诊脂肪肝、酒精肝,喝酒对肝脏是重击。
3、糖尿病人,容易诱发严重低血糖。
4、高血压病人,可能会诱发心率失常、中风、血管破裂等严重问题。
5、心绞痛病人,酒精易和抗心绞痛药物起反应,严重干扰药效。
6、高尿酸患者,酒精影响尿酸正常代谢,更容易诱发痛风。
其实,只要是慢病患者、免疫类低下的人、年纪较大的人,就要自觉做到滴酒不沾。
但从国情看,完全做到滴酒不沾很难,经常喝酒的人需要在减少喝酒频次、每次喝酒减量上下功夫,比如:
限制每天饮酒量,给自己定下规矩,如果没有自制力,就不用谈限酒。
喝酒速度减缓,每小时一杯以内,给身体充足的缓和时间。
有意识减少出席喝酒场合。
可寻找戒酒的办法,或取得家人的支持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