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消化不良的情况,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可能一整天都没有进食的欲望,一吃东西还会觉得肚子胀得不行,进食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折磨”。虽然生活中大多数消化不良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但一些长期的消化不良,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医院胃肠医师表示,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现代人由于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工作过于紧张、情绪不好、天寒受凉等原因,常常容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一般患者会出现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通过及时的生活调理,能逐渐改善症状。
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的消化不良,则有可能是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发生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常见引起消化不良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1、消化性溃疡
出现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询问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溃疡病史,则可能会复发,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引起多种胃肠疾病,也会导致消化不良,如果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需检查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3、胃食管反流病
进食时可能导致胃酸反流,胃中的酸性物质更可能被推入食道,引起胃灼热和消化不良。
4、胃轻瘫
患有胃轻瘫不是胃真的瘫痪了,而是胃运动功能下降,导致即使在少量进食后也会过早饱腹,从而导致上腹沉重或饱胀。
5、胃恶变
该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到胃功能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类似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医院提醒,消化不良在生活中很常见,如果偶尔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及时改善。如果出现长时间的消化不良,或消化不良的症状较为加重,则应引起重视,医院就诊,必要时完善胃镜检查,查明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