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收治了一位3岁的小女孩,她将22颗磁力珠吞进了肚子,沉甸甸的坠在胃里,十分危险。
该院消化内科医生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将约一寸长的磁条绑在内窥镜的外端,才将一团磁力珠吸住,慢慢从胃里取了出来。
医生提醒,家长一定要严格把关孩子的玩具,加强监督,防治类似的误吞事故发生。
险
3岁女童误吞22颗磁力球
佳佳(化名)是个3岁的小女孩,家住内蒙古乌海市,近段时间,佳佳喜欢上了一套磁力珠玩具,这些黄豆大小的珠子带有磁性,颜色鲜艳,可以互相吸在一起,组成各种好玩的形状。
1月24日,佳佳玩磁力珠时,出于好奇,将这些“小豆豆”喂到嘴里吃了下去,年幼的她完全不知这有多危险,等父母发现时,佳佳已连吞下22颗磁力珠。
发现问题后,家长立医院就诊,医院无法处理,便转送到医院小儿外科。
医生为她做了检查,医学影像显示,佳佳胃里的22颗磁力珠磁性非常强,已相互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椭圆形的整体,肯定无法自行排出体外。
“这些磁力珠如不及时取出,长期滞留体内,慢慢进入肠道,很可能会引发肠穿孔、肠梗阻及出血等症状,危及孩子生命。”宁医大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少奇说。
救
以磁制磁
内镜下用磁力棒吸出磁力球
情况紧急,杨少奇带领的消化内科团队立即开始商量治疗方案,首选方案是在内镜的辅助下,将设备从口腔伸进胃里,把磁力珠原路取出,这样就不用开刀做手术了。
可如果设备到胃里后,怎样才能牢牢抓住这一团磁力珠?磁力珠表面非常光滑,又自带磁性,遇到金属就要吸附,而胃镜设备及附件含有金属成分,如果直接用胃镜取物,磁力珠会吸在内镜附件上,万一中途吸不稳掉下去,操作就失败了。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消化内科团队反复推敲和试验,最终制定了“以磁制磁”的方案,就是用磁力更强的物体将抱成一团的22颗磁力珠牢牢吸住,然后沿着食道慢慢取出来。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睿突然想到,自家孩子也有一套磁力珠玩具,里面包括几节筷子粗细、长度约有一寸的磁力棒,这个磁力棒磁性非常强,可以稳稳地吸住两颗樱桃大小的金属磁力珠。
随后黄睿便回家取来了一节磁力棒,大家反复试验,发现它的尺寸和吸附力都非常符合要求,便对磁力棒进行消毒,用胶布将它固定在内镜的外端,然后深入到胃内。
磁力棒刚一靠近佳佳胃里的磁力球,这22个小家伙便自动吸附过来,牢牢地“粘”在磁力棒的顶端。
黄睿和副主任技师白东利以及主治医生苏厚强默契配合,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内镜,一点点往上提,精神高度集中,凭借娴熟的技术,他们巧妙地引导磁力珠通过了贲门、咽喉等三个狭窄区域,顺利从嘴里出来了,危机解除!
一次性成功,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这让所有参与“取珠”的医护人员都十分兴奋,大家长长地舒了口气。
“本来小儿外科的医生已做好准备,如果我们的方案没有成功,他们就要立即接手为孩子做手术,打开胃取磁力珠,我们成功通过内镜取出后,他们也特别高兴,孩子就不用遭罪了。”杨少奇说。
提醒
老人、小孩、醉酒者
是最容易误吞异物
佳佳的危急是解除了,但儿童误吞异物,消化内科的医生无不痛心疾首,这已不是他们收治的第一例误食磁力珠患儿。
在此之前,宁医大总院小儿外科已收住了3名这样的孩子,因就诊不及时,其中2名患儿体内的磁力珠已经下降到了小肠部位,无法用内镜完全取出,无奈之下只能进行创伤性手术,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而除了磁力珠,宁医大总院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近些年从患者胃内取出的异物也是千奇百怪,儿童比较常见的有误吞枣核、硬币、玻璃珠、笔帽、鱼刺、小发卡、各种玩具小零件等,当然也遇到过误吞啤酒盖的熊孩子。
老人也常常出现类似问题,不过老人大多是误吞骨头、大块肉等不易消化的东西。
年轻人相对来说误吞异物的概率小很多,可一旦喝了酒,情况就变了。
黄睿无奈地说,很多年轻人喝多了酒也会做傻事,吞下骰子、电池、缝衣针等物品,曾经还遇到过酒后吞下烧烤铁签子的患者,让人哭笑不得。
类似的事情
全国时有发生
2岁女童一天狂吐15次
家住武汉,2岁的元元(化名),最近一直十分健康的元元突然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呕吐,家里人以为孩子夏天凉了肚子,也没在意。
(图文无关)
可没想到两天过去了,元元的情况不仅没好,反而愈演愈烈,每天狂吐15次有余,除此之外更是腹痛难耐、发热不止。一家人感觉情况不对,医院。
孩子胃肠里竟找出16颗珠子
7月10日下午17时许,一家人辗转多院,终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元元呕吐、高烧不退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正是隐藏在孩子肚子里一串金属珠子。
医生经过详细了解病情,高度怀疑元元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肠穿孔,必须立即接受治疗。经过紧急的剖腹探查术,医生终于将这个真凶从元元的肚子里取了出来,转危为安。
医生取出来的就是这货↑↑↑
医院普外科病区专家闫学强说,他们从元元肚子里取出来的珠子大小约为5mm左右,共计16颗,分别位于胃部和小肠部。
4岁女童误吞16颗珠子严重肠穿孔
7月2日上午,温医大附二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陈聪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