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的“精准医学大会”系列活动——“首届华南肿瘤免疫治疗论坛”在广州举行,23位来自国内外肿瘤免疫治疗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疗效与不良反应管理、新药创制企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交流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探讨广阔合作前景,共迎精准肿瘤免疫治疗新时代。
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新药研发、生物标志物与疗效预测、不良反应管理、发展现状与前景等成为探讨热点,针对肿瘤免疫治疗如何更安全地“松刹车”和“踩油门”,专家们带来前沿研究成果,现场金句频出,交流气氛热烈。
以下是他们的观点摘录:
李亮平
医院临床肿瘤研究所所长李亮平以《肿瘤免疫治疗的战略研发方向、挑战与对策》为题作报告。
李亮平表示,未来随着靶向新抗原的精准免疫治疗的高度发展,或能使癌症变成慢性病。同时,他也提到靶向新抗原的精准免疫治疗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新抗原数量巨大,特异性TCR数量更是庞大;DNA测序技术复杂,欠缺准确率,且价格昂贵;HLA-I新抗原表位预测欠准确;精准免疫治疗涉及多个产业链等。
TinaKang,Ph.D.
BLI中国创新实验室资深科学家TinaKang,Ph.D.,以《从表型到基因型:单细胞功能表征在细胞疗法开发中的应用》为题作报告。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细胞?如何定义一个细胞是否正确?这些问题都与临床研究结果密切相关。TinaKang分享了一款前沿工具,这个小方块模样的芯片可以测试单个T细胞,并对此进行多种功能检测。
李波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精准干预研究所所长李波以《针对实体瘤的新生抗原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为题作报告。
他表示,无论是从诊断、药物、治疗哪一方面来看,精准医疗都是时代趋势。“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更安全、高效的个体化药物是患者的需求所在。”
李懿
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CSO李懿以《TC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挑战与机遇》为题作报告。他表示,TCR-T在治疗肿瘤的研究中表现出确切疗效,对无药可治的实体肿瘤更是疗效突出。“优化后的TCR是第三代TCR-T的核心。在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表现显著疗效,部分病人可获得痊愈。”
李懿相信,目前TCR-T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完善处理将能更有效地解决癌症问题。
张绪超
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中心研究员、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心实验室主任张绪超以《免疫治疗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进展》为题作报告。
他表示,很多不同类别的标志物都是跟免疫治疗相关的,只是看如何去验证。“我们需要认识目前面临的挑战存在空间、时间的抑制性,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优化以及应用在临床上。”
罗微
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罗微以《免疫组库的研究与应用》为题作报告。她认为免疫组库指的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样本中,多功能性T\B细胞的总和。“它在时间上是动态变化的,在空间上不同组织、不同来源的样本也是不同的。”
TCR免疫组库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有什么优势?罗微表示,TCR免疫组库预测能直接反应T细胞活化和扩增,避免了预测肿瘤免疫原性的概率模型;测序成本低、效率高;可检测T细胞对任何抗原的反应;可评估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等对T细胞反应的影响;可实现无创液体活检。
李鹏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鹏以《新型CAR-T细胞的研发和机制研究》为题作报告。
李鹏谈到,在CAR-T研发中,通常用成功获得免疫缺陷的“NSI小鼠”进行实验。将患者原位肿瘤或类器官直接“种”在NSI小鼠上,让小鼠同时拥有免疫系统和肿瘤,适用于小分子、抗体、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
“NSI小鼠实验的准确率高、成本低,且具有患者的特异性,是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免疫缺陷小鼠。”李鹏说。
周清
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为题作报告。
为何免疫治疗已经全面改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格局?周清围绕免疫治疗的四个模式系统地进行阐述。双免联合、联合抗血管、联合化疗、免疫单药这四种免疫治疗模式的出现,对临床实践的冲击非常大。“随着新标准的出现,部分患者可以选择不化疗。但是面对多模式免疫治疗,这部分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这将成为未来我们需要探索、研究的方向。”
孙力
中医院医院妇科主任孙力以《妇科肿瘤精准治疗探索之路》为题作报告。我国高发的妇科肿瘤依次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孙力表示,既往30年妇科肿瘤的进展集中在手术方面,但是效果欠佳。目前,妇科肿瘤开始走向精准治疗之路,靶向和免疫治疗是目前的焦点。
“PD-(L)1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可以用于治疗妇科肿瘤,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LAG-3、TIM3抑制剂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靶点。”
刘莉
医院感染内科教授刘莉以《肝癌免疫治疗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展示及应用前瞻》为题作报告。
年,肝癌系统治疗就已经进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年‘纳武利尤’的获批开启了肝癌免疫治疗的探索之路,进一步III期研究提示抗PD-1抗体单药治疗获益有限,免疫联合治疗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珠是十余年来首个被证实优于现有标准疗法“索拉菲尼”的全新疗法,是肝癌免疫治疗探索以来的重大突破。
张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教授张诠以《头颈鳞癌免疫治疗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展示及应用前瞻》为题作报告。
张诠从头颈鳞癌流行病学、治疗现状、免疫治疗进展以及治疗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他表示,单纯化疗不能显著改善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预后,而免疫单药或联合治疗或能解决这一困境。这一观点,可以从年美国FDA连续批准了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挽救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的适应症、年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头颈鳞癌适应症中得到验证。
周剑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血液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周剑峰以视频连线形式为与会人员作《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机遇和挑战》的报告。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周剑峰从三个方面作解答:对于血液肿瘤,CAR-T可能会成为其终极治疗手段;对于实体瘤,CAR-T可能会成为联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而通用CAR-T技术的突破将带来CAR-T治疗模式的变革。
“目前,初级形式的通用CAR-T产品已经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但是仍需要更多创新。”
龚继芳
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教授龚继芳以《胃癌食道癌免疫治疗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解读及展望》为题作报告。
胃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应以精准为目标。如何实现精准免疫?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综合多个标志物预测获益人群;联合治疗,探索微环境;探索其他免疫逃逸机制。龚继芳表示,“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CAR-T、TCR-T、个体化新抗原筛选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胃癌领域里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
周鹏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周鹏辉以《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与疗效预测》为题作报告。他以CD47分子为例,介绍了免疫逃逸的机制。“免疫治疗其实就是通过抗体阻断PD-1或PD-L1,达到让信号断开的目的,让免疫细胞恢复功能去攻击肿瘤细胞。”他谈到,目前PD-1抗体治疗的疗效十分有限,仍需更有效、准确的预测分子,帮助预测肿瘤免疫疗法的有效性,检测T细胞的性质或是未来预测免疫疗法疗效的方向之一。
张健
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健以《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为题作报告。他从免疫治疗的环节模式、免疫治疗相关疗效评估标准的出现、部分肿瘤特有的评估标准、免疫治疗疗效肿瘤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探讨。
他谈到,RECIST1.1标准仍然是主要评价标准;免疫治疗后的肿瘤变化与传统细胞毒药物存在很大差别,免疫治疗的疗效可能出现于传统意义的PD之后,2%-10%的患者会出现假性进展。新标准的出现,解决了免疫治疗假性进展、延迟效应评估的问题,但目前数据有限,应用需谨慎;IRECIST适用于发生RECIST1.1PD后并用作探索性评估标准。
蔡修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教授蔡修宇以《真实世界的免疫治疗》为题作报告。他谈到,免疫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化疗与靶向治疗,后者针对的是肿瘤细胞本身,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因为查杀功能太强大,也有可能攻击正常器官,出现免疫性甲亢、肺炎、心肌炎等。
“目前免疫治疗还是未成年到青年的过程,真实世界的免疫治疗与临床研究结果仍呈现相当大的差别。”他还谈到,PD-1单药治疗肿瘤很难,联合治疗成为趋势,PD-L1和TMB联合应用,可能会提高标志物的预测价值。
周承志
广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周承志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为题作报告。他谈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向治疗作用机制不同,导致AE谱不同,处理不同,要坚持提前告知、早诊早治、标本兼治、专科会诊,分级管理的处理原则。个体化管理需要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大部分irAEs突发但可逆,易管理;轻度患者疗效可能更好;部分发生过轻度irAEs的患者仍可争取再次接受免疫治疗的机会,需根据具体器官和级别而定。“应特别注意3级以上致死性不良反应,如肺炎、肠炎、心肌炎、肝炎等。”他提醒。
张晓静
恒瑞医药研发部副总经理张晓静以《卡瑞利珠单抗研究数据展示和研究前景》为题作报告。“截至今年5月,卡瑞利珠单抗开展了33项临床研究,有超过多例患者接受了单药或联合治疗,既往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对多个肿瘤领域的疾病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她谈到,卡瑞利珠单抗已正式获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肝细胞癌、肺癌及食管癌等领域的治疗。除此之外,该药在鼻咽癌、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等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潜力。
李康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生物药研发负责人李康以《替雷利珠单抗新药研究数据展示及研制前景》为题作报告。
“替雷利珠单抗对抗体Fc段进行了特殊的结构改造,使其不能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受体结合,避免了传统PD-1单抗因这种结合降低抗肿瘤活性的弊端。”他谈到,早期研究数据显示,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组,相较于PD-1/PD-L1抗体治疗组和化疗组,超进展病人数明显减少。
何开杰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肿瘤学总监,新药研发总监/信达国清院研究员(PI)何开杰以《DevelopmentofPD-L1/OX40BispecificAntibodyforCancerTreatment》为题作报告。
“信达生物一个主要着眼点,在于如何通过一些联合治疗来更强地激活T细胞功能。”他谈到,PD-L1和OX40双功能抗体,具有比较好的独特的作用机制,包括可以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PD-1/PD-L1,同时激活OX40共刺激信号通路,两个通道起到叠加的作用;能够把肿瘤细胞和T细胞进行更好的桥接,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此外,OX40双抗只在PD-L1阳性肿瘤微环境里,才会刺激OX40的信号,保证在给药的时候有更好的安全窗。
冯辉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冯辉以《新药研究数据展示及研制前景(君实生物)》为题作视频报告。
“肿瘤微环境存在多种免疫检查点的调控机制,如何进行更多机制研究,找到能和PD-1协同作用的免疫检查点,君实生物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品管线。”他谈到。
他重点介绍了君实生物正在进行的靶点研究,BTLA单抗(JS),通过抗体阻断BTLA发挥作用,可以提高淋巴细胞功能,调控机体的肿瘤免疫功能。研究表示,BTLA和PD-1具有较好的协同效果。
黄子一
罗氏医学部医学科学经理黄子一以《新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数据展示及研制前景—anti-tigit:Tiragolumab》为题作报告。
他主要从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罗氏的生物新药Tiragolumab、TIGIT在联合免疫疗法的一些探索等方面展开介绍。他谈到,Tiragolumab可以通过同时提升T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标,TIGIT和PVR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通过3种作用实现T细胞活化能力的抑制作用。
王忠民
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忠民以《用双特异性抗体引领肿瘤免疫治疗2.0时代》为题作报告。他谈到,双特异性单克隆体可以同时特异性靶向两个抗原或一个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的抗体,理论上只要有临床需要和生物学意义,有和双靶点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尝试用双抗来解决。
“随着多个双性抗体取得临床进展,未来会有更多的药物临床试验(IND)获得批准。”他谈到,康方生物已经在布局肿瘤治疗领域之外的双抗研究;双抗可以很快和其他药物进行组合,打破PD-1等联合治疗时药物比例实验设计的复杂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