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收治的胃癌患者中60%~70%为中晚期,发病数和死亡数仅次于肺癌。正常情况下,为帮助人体储存食物,在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等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性消化。
胃腔有一层“保护膜”,避免胃酸腐蚀胃部。最近几年出现胃黏膜受损的人数越来越多,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
面条、白粥真能养胃吗?医生:别被骗了!
胃部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很多人想方设法保护胃黏膜,多数人选择的养胃方式就是吃利于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以及白粥等。
我们不否认面条以及白粥等食物能够减轻胃肠道负担,但是说这两种食物能够养胃,那显然是不符合。
“喝粥养胃”这件事深入民心可以说是常用的养胃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容易犯错,反而导致胃部受到极大损伤。
首先如果你本身属于胃酸分泌较多人群,就不能喝粥养胃,因为粥会刺激胃酸分泌让胃酸反流出来甚至增加病变风险。胃粘膜损伤、胃溃疡等胃病,则是可以选择喝粥的,确实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其次一日三餐都喝粥,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先不说胃部问题能不能解决,这样的饮食方式,会导致营养物质摄入单页更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影响各器官功能。
最后,很多人喝粥的时候喜欢加点糖或者是加点咸菜味道更好,但是糖或盐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增加身体患病风险。
大部分人喝的粥都是稀饭,白米饭含量营养成分少,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高,虽然美味,却容易导致胃功能减弱。
还有人认为面条能够帮助养胃,其实如今的面条大多都是精白米面制作而成,不仅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更容易让身材越来越胖,对于血糖本身影响比较严重。
如果您平时喜欢吃面条,那么最好选择加入鸡蛋以及蔬菜等,保证充足营养物质摄入,当然吃面条最好以水煮为主要手段,如果常吃炝锅面或者是炸酱面等,导致胃部功能负担更重。
做好6件事,保护胃黏膜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以清、软、松为主;进餐要科学,宜坐着吃饭不宜站立或蹲着吃;宜定时定量,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宜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避免过饥或过饱或暴饮暴食,改掉“废寝忘食”、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
2.细嚼慢咽
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的负担,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容易导致胃受伤。因此对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3.温度适宜
我们吃的食物的温度最好是“不烫不凉”的,不要吃生、冷、硬的食物,对于过烫、过冷、过硬的食物吃下去之后,会刺激到我们的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病的。如果食物温度超过65℃,就会对胃黏膜以及食道黏膜造成反复烫伤,引发增生,从而引发胃癌。
4.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汤最好饭前喝。尽量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会影响到胃酸浓度,也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5.饭后莫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绝非是刚吃完饭,应在饭后20~30分钟开始散步,这样有利于消化。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你平时不爱运动,那么可以在吃完饭半小时之后进行适当家务活。
6.避免刺激
酒精和香烟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调,引发胃病,因此,要想保持或恢复胃的健康,对烟酒必须要有节制。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等、过酸、油炸、烧烤、烟熏等食物;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强烈的饮料。
延伸——胃癌为什么叫“幸运癌”?
1、早期发现胃癌:胃癌早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少部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不容易引起重视。病理上胃癌早期阶段不存在淋巴结的转移,肿瘤边界尚清晰、不侵犯周围组织,因此在早期发现时有可控性,能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胃癌的治疗可选择化疗、手术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对于不同类别的胃癌、癌细胞是否转移,肿瘤的良恶性,药物和放射线的耐受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人体质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3、预后较好:早期胃癌、年轻患者、平时体质较好以及注重术后护理的这类胃癌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好。
对于患者来说,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幸运的,只有从临床上根据肿瘤的部位、肿瘤的分期等方面进行早期发现,并确定一个比较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愈和生存率才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