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亚坤徐尤佳记者曹露婷
两周前,47岁的齐女士出现了发热、乏力、呕吐等症状,几天未见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四肢及面部还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皮疹,便建议住院治疗但被拒绝。
当天回到家后,齐女士体温持续升高,全身酸痛,且听力有所下降,服药后也不见缓解。半夜里齐女士被丈夫拍醒,看见家里所有人围在她身边,嘴巴一张一合,她却只听见“嗡嗡”的杂音。愣了好一会儿她才反应过来:自己听不见了!
视觉中国
齐女士被医院丁桥院区发热门诊。
进了急诊室的齐女士精神萎靡,并伴有寒颤高热,体温高达39.9℃,急诊查血常规提示患者的血象及炎症指标均超正常值很多倍。感染科医生考虑为脓毒血症,立即将她转入重症医学科。
经过详尽的问诊和查体后,医生发现她既往并无特殊疾病,也没有慢性病史、特殊用药史,在近期没有皮肤损伤、蚊虫叮咬、郊外旅居史的前提下,全身有多处皮疹,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皮疹的特点。
医院
同时医生们也发现了一个疑点:虽然是心脏系统疾病,但患者却没有心脏杂音,而神经系统查体结果也提示患者双侧巴氏征均阳性。医生们果断给予完善血培养检查,同时行床旁经胸心脏超声,反复多切面筛查却并未发现赘生物。
诊断一时陷入困境,唯一能确定的诊断是患者确系脓毒血症。急救团队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针对性覆盖IE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此时患者双份外周血培养涂片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且经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听力测试提示患者系双耳重度感音神经聋。
医院
明明是胸痛为什么会突发听力下降呢?在ICU主任张美齐带领下,团队再次仔细分析患者病情。考虑到经胸心超轴向分辨率较经食管心脏超声低,对部分体积小或部位特殊的赘生物有一定局限性。在结合了偶见国外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耳聋的病例后,团队为患者预约经食道超声。果然,超声科为患者床边行经食道三维超声+左心声学造影发现:左心室腔内异常占位,二尖瓣后叶腱索赘生物!
医院
病因最终明确了,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考虑到患者瓣膜赘生物比较大,后期并发严重体循环栓塞事件风险极高,急救团队给予急诊行微创介入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吞噬心脏的死神——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伴寒战、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其次是心脏听诊发现杂音,还有皮肤和黏膜的瘀点,甲床下线状出血等。
不明原因发热要警惕,那是心脏的求救信号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早期极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疾病。
张美齐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肢体疼痛等,医院检查、诊治。一般来说只要做个心脏超声就能发现心脏异常,特别是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更加谨慎,因为此类人群更容易被细菌感染,更有可能得感染性心内膜炎。它的发热表现与普通感染引起的发热不一样,通常持续时间会更长,且迁延不愈。尤其发热持续时间比较久,且咳嗽及咳痰等不太明显时(区别于肺部感染),更不能掉以轻心。
做好这三点,预防心内膜炎
一、保护好皮肤:皮肤受损后要及时处理,避免细菌趁虚而入。比如手、脚等地方划伤,尽可能消毒处理、包扎,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二、拒绝透支:熬夜、过度疲劳都会让身体免疫力持续下降。在生活上应做到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三、及早治疗:门诊有遇到不少有明显不适且有明确心脏疾病的病人,因顾虑拒绝手术,最后不但病情逐渐加重,又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面临更大的风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