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CGCA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
TUhjnbcbe - 2020/11/28 13:40:00

主编序语

《胃癌影像进展速递》年第2期在节后如期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检索到年1月Pubmed发表的胃癌影像相关文献7篇,均为论著,其中包括:(1)PET-CT研究4篇,其中2篇研究胃癌预后及风险相关影像因素,2篇探讨治疗选择相关问题(a.早期癌ESD根治性,b.放疗靶区勾画);(2)CT研究1篇,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探索隐匿性腹膜转移的CT诊断;(3)MRI研究1篇,探索多序列测量肿瘤体积和N分期的相关性;(4)基础研究1篇,探索纳米材料在胃癌成像和治疗的应用。本期亮点包括纳入了例CT和例PET-CT的两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发表在AnnalsofOncology(IF=13.)的影像组学文章也是近期影响因子较高的胃癌研究。

论著1

DongD,TangL,LiZY,etal.

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nindividualizednomogramtoidentifyoccultperitonealmetastasisinpatientswithadvancedgastriccancer

一种用于鉴别晚期胃癌患者隐匿性腹膜转移的个体化列线图的开发与验证

AnnOncol()

医院

背景:晚期胃癌(AGC)患者隐匿性腹膜转移(PM)在CT图像上极有可能被漏诊。隐匿性PMs的病人常被延迟发现,甚至进行了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放射组学列线图来术前识别AGC患者的隐匿性PMs。患者和方法:将4个中心共例AGC患者分为1个训练组、1个内部验证组和2个外部验证组。所有患者PM状态均先经CT诊断为阴性,后经腹腔镜确诊(PM阳性n=,PM阴性n=)。从个定量图像特征中构建反映原发肿瘤(RS1)和腹膜区(RS2)表型的放射组学特征作为PM的预测因子。开发了包含RS1,RS2或临床因素的PM状态的个体化列线图,并评估了预测能力。结果:RS1、RS2和Lauren型是隐匿性PM的显著预测因子(所有P0.05)。这3个因素的列线图诊断准确性均优于单纯RS1、RS2或临床因素的模型(所有净重分类改善P0.05)。对于训练组、内部组和外部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置信区间(CI):0.-0.]、0.(95%CI:0.-0.)、0.(95%CI:0.-0.)和0.(95%CI0.-0.)。分层分析表明,该列线图具有潜在的泛化能力。结论:原发性肿瘤及邻近腹膜的CT表型均与隐匿性PM状态显著相关。这些CT表型和Lauren型的列线图对隐匿性PM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能对AGC隐匿性PM的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评

隐匿性腹膜转移是胃癌诊疗的难点与热点,既往许多影像研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均无明显的进展,术前腹腔镜探查是目前唯一有价值的手段。该研究紧扣这个热点问题,利用影像组学的手段去检测隐匿腹膜转移,并得到了十分有意义的结果。该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1.多中心研究,增加了研究学术份量;2.回顾性研究,利于快速收集数据,并且降低伦理门槛;3.分析的是二维数据,由于为回顾性研究,不能前瞻控制扫描质量,因此可以猜测其图像数据质量并不高,如果原始层厚达不到各向同性,那么三维纹理并不优于二维纹理,所以采用二维纹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并且还利于快速处理图像数据;4.机器学习,有两个外部验证组,有利于说明模型的稳定性;5.同时选取了胃癌原发灶和网膜脂肪两个感兴趣区,结合土壤-种子学说,更全面的挖掘与隐匿性腹膜转移相关的影像表征;研究还纳入了部分临床数据。研究的局限性在于:1.回顾性研究的证据等级不及前瞻性;2:肿瘤是异质性的,二维图像纹理的异质性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异质性;3.对于邻近腹膜的ROI选择存在较大主观性。今后可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黄子星/医院)

论著2

HyunWooChung,JeongHwanKim,In-KyungSung,etal.

FDGPET/CTtopredictthecurabilityofendoscopicresectionforearlygastriccancer

FDG-PET/CT预测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可治愈性的研究

JCancerResClinOncol()

韩国建国大学医学院核医学科

由于肿瘤筛查普及率的提高及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断增加;内镜下粘膜剥脱术(ESD)具备保留脏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逐渐成为早期胃癌患者主要选择的治疗方式。然而,在选择治疗方式前需综合考虑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型、浸润深度及是否存在淋巴结侵犯等,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术前评价手段。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名早期胃癌患者(共处早癌病灶),分析FDG-PET/CT在判断其内镜可切除性的作用,根据原发病灶有无放射性物质摄取分为ESD可治愈组(无孤立性放射活性摄取)和ESD不可治愈组(有孤立性放射性摄取)。结果发现,FDG-PET/CT对早期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为37.1%(78/),然而,其评价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不可治愈性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9%(67–87%),91%(85–95%),81%(71–88%),89%(84–93%),和0.85(0.79–0.89)。因此,FDG-PET/CT可作为内镜的一种补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预测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可治愈性。

简评

该研究首次将PET-CT用于预测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可治愈性,样本量较大,研究思路清晰,想法新颖,测量方法简单,有望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也可尝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虽然文中PET-CT对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仅37.1%,但PET-CT阳性的早期胃癌患者,预测内镜下切除不可治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客观依据。作者还提出,病灶表面如有溃疡,活动性炎症可引起放射性活性摄取增高,所以如果内镜下表现有溃疡,PET-CT阳性患者需考虑溃疡的潜在影响。正如文中提到的,本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是回顾性研究,其次只纳入中、高分化腺癌患者,剔除了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这类放射性活性摄取较低的肿瘤,造成选择偏倚。

(刘炜/中国医医院)

论著3

M.E.Nowee,F.E.M.Voncken,A.N.T.J.Kotte,etal

Grosstumourdelineationon

1
查看完整版本: CGCA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