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幽门螺杆菌,治疗越早越好在浅表性胃炎阶
TUhjnbcbe - 2020/12/6 13:48:00

幽门螺杆菌(HP)在我国的感染率高达40%-60%,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

在50%以上,20岁以下人群的感染率更是高达37.1%,高感染率也带来了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胃病。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癌的最主要元凶之一,

据权威数字,我国年因胃癌去世的人达到49.8万人,几乎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

而根除HP无疑是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因素。

研究表明,大约有1%(最近刘文忠教授发文认为是3-5%)的感染者最终会罹患胃癌,别小看这1%,假如我国有50%的感染者,就是7亿人;、

感染者中即使有1%的人不幸罹患胃癌,那么就是万人的恐怖数字!!!

所以,全民重视HP,已经显得越来越迫切,甚至可以说刻不容缓。

那么,何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才是最佳时机呢?

不同的阶段根除,受益不同

菌主要经口传播,一旦感染几乎不能自愈,目前已被认定为感染性疾病。

研究表明: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

所有患者均可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

大约15%-20%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溃疡,

大约5%-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

不到1%的患者可出现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

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尤其对于胃癌发生的高危人群(如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有胃癌家族史、有不良生活嗜好等)。

虽然Hp感染并非胃癌唯一致病因素,但是是最重要、可控的致病因素。

根据Correa教授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模式,胃癌的演进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

幽门螺杆菌从定居在胃黏膜至进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经历五个阶段,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四个阶段有机会消除或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第一阶段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定居在胃黏膜,通过产氨与空泡*素、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引起胃黏膜损伤。在病程初期,胃黏膜损害位于浅层,称为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患者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消除%胃癌风险。

第二阶段为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患者病变由浅入深扩展,累及固有腺体,导致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胃黏膜萎缩变薄,大约5%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出现胃黏膜萎缩。

在该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延缓胃黏膜萎缩的进展,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逆转胃黏膜萎缩,

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但却不能消除相应风险。

第三阶段为肠上皮化生。

在胃黏膜萎缩病变的基础上,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出现与肠黏膜相似的组织时,这种病理改变称为肠上皮化生,这种病变与肠型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前认为,肠化生一旦出现几乎不可逆转,此时只有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延缓肠化生的进展,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但最新的研究认为,在肠化阶段根除hp,并通过对症治疗、祛除病因,大多数轻中度肠化可以得到逆转。

第四阶段为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有轻、中、重三度之分。

轻度有机会逆转为正常,中度及以后逆转的几率逐渐下降,癌变风险逐渐升高。

高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即使切除了病变组织,其它部位的胃黏膜也可能演变为胃癌,此为异时性胃癌,但通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异时性胃癌的发生风险。

第五阶段为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由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模式发生而来的为肠型胃癌,占胃癌的绝大多数。

由于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不易发现,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时,通常已进展到中晚期,预后较差。

即便发生了胃癌,很多因素仍然建议根除hp治疗,以改善胃粘膜炎性、防治异时性胃癌、或胃癌复发。

在萎缩和肠化发生前根除,收益最大

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是否进展为胃癌与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菌株*性、感染者遗传基因、其它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腌制食物、烧烤、水污染)等,均可影响病情的转归。

但在胃癌的致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则可降低胃癌风险,因此即使只有不到1%的患者可能出现胃癌,但原则上感染者均应行根除治疗。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中,根除治疗受益最大的人群为未发生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的患者,在这之后,根除幽门螺杆菌虽然可降低胃癌风险,却不能消除胃癌的发生风险。

既往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会带来抗生素滥用、肥胖、肠易激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但近期研究发现,规范的根除治疗不会带来这些不良反应。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谓一石三鸟,利大于弊

刘文忠教授认为,根除Hp能够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即不仅能够预防胃癌,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Hp相关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消除或降低了胃癌的发病风险;

二是减少了治疗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的费用;

三是可降低周围人群的感染风险。

小结

综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多种胃部相关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病风险,在发生胃黏膜萎缩与肠化生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消除胃癌风险,原则上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行根除治疗,根除方案首选四联疗法,根除成功率在90%以上。

1、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

2、根据日本的经验,18-40岁之间,根除受益最大;

3、在浅表性胃炎或无症状阶段根除,受益最大,几乎可%预防肠型胃癌;

4、根除hp利大于弊;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对某些疾病呈正相关;

5、在根除方案的选择上,摒弃此前的标准三联疗法,推荐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

6、建议无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检查并根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幽门螺杆菌,治疗越早越好在浅表性胃炎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