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约占胃炎的12.3%。本病常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胰液、小肠液等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H逆弥散增加,最终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而发病。目前,诊断该病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依据胃窦部有明显炎症,内镜下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在静息状态下)或胃内胆汁检测明显高于正常。~年我院收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予以四联疗法治疗后,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70例患者,均因上腹胀、腹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就诊。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胃液内有胆汁贮留及胃窦明显炎症,无胃部手术史,无其他系统疾病;未发现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糜烂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型超声、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等疾病,无胃肠手术史。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38.5岁,病程10天~20年,平均2.3年。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37例,伴急性活动期。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7.8岁;病程10天~18年,平均2.1年。治疗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筛选标准:⑴临床症状:具有反复发生的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且每周发作≥3次,及有腹部手术史,另外有胆囊炎、肝炎、胰腺炎病史者均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依据;⑵胃镜检查:胃镜下判断胃内是否存在过量胆汁反流,以进镜至胃腔即见黏液糊胆染为依据。70例患者的诊断均用panter-型电子胃镜行无痛胃镜检查明确,镜下见:①黏液显著,胆汁黄染和(或)胃壁较多胆汁附着;②胃壁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或伴糜烂灶。治疗方法:将7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1次/日、莫沙比利10mg,3次/日、硫糖铝混悬剂10ml,2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海地特10mg,3次/日。治疗期间饮食清淡,禁生冷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酒,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口服1周后症状消失,6周后电子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消失;②有效:口服1周后症状部分消失,6周后全部消失,电子胃镜检查无充血、糜烂;③无效:口服1~6周症状无好转,电子胃镜检查可见充血、糜烂及溃疡。结果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停药半年内症状、体征又复发或加重,治疗组4例,复发率占总有效率的10.5%,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占总有效率的3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对病因治疗,削弱胆酸对胃黏膜的攻击,可用铝碳酸镁,它可结合胆酸,防止胆酸对胃黏膜的损害,又可中和胃酸。②加强幽门的控制作用,可选用促胃动力的药,如莫沙比利,可加速胃排空,抑制反流。③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胃内酸度。胃酸是主要的损害胃黏膜的因素,在胆酸的损害胃黏膜的基础上,胃酸起帮凶的作用,故需同时用PPI,如雷贝拉唑。④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铝碳酸镁都属价廉物美的药物。本研究显示,铝碳酸镁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硫糖铝混悬剂四联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疾病问题,可免费咨询郭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