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方药及相关文献的经典论述。
2、掌握现代医学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掌握各专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等理论知识。
3、掌握各专科诊疗技术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等。了解历代医家对本专科疾病的系统论述。
2、熟练掌握中医内伤病症的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病变理论以及中医外感病症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病变理论。
3、掌握本专业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相关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黄疸、急腹症、腹水、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熟练掌握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四诊技术,各专科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诊疗技术,并熟悉所在专业新的诊疗技术。如心内科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常规诊治技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血流动力学测定;熟悉和了解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射频消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诊治专业技术。
5、重点掌握各专科的特色治疗方法,熟悉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学、作用机制、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药物配伍运用时的相互影响。
6、了解本专业的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消化科的Hp检测、胃肠动力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及实验病理、细胞学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技术,如心内科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进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心脏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心脏预防医学理论;又如消化科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消化性溃疡、Hp感染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腹水与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系统内镜的治疗,并能指导临床实践。
2.熟悉中医药在各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并了解相关学科近5年来的研究概况。
2.熟悉中医药在各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并了解相关学科近5年来的研究概况。
附专业病种
[呼吸科]
中医病种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喘
5、肺痨
6、肺痿
7、悬饮
西医病种
1、肺部感染性疾病
2、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
4、慢性阻塞性肺病
5、支气管哮喘
6、肺血栓栓塞
7、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
8、间质性肺病
9、胸腔积液
10、气胸
11、肺癌
12、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13、呼吸衰竭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心内科]
中医病种
1、胸痹
2、喘证
3、心悸
4、厥证
5、血证
6、头痛
7、眩晕
8、水肿
9、不寐
10、痰饮
11、自汗、盗汗
12、痹证(心痹)
西医病种
1、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高血压病
4、心肌疾病
5、心包炎
6、先天性心脏病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动脉粥样硬化
9、休克
10、心脏骤停与心原性猝死
11、心律失常
12、心脏瓣膜病
13、主动脉夹层
[消化科]
中医病种:
1、胃痛
2、痞满
3、嘈杂
4、反酸
5、呕吐
6、噎膈
7、反胃
8、呃逆
9、腹痛
10、泄泻
11、痢疾
12、便秘
13、血证
14、胁痛
15、黄疸
16、鼓胀
17、积聚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瘿病
22、疟疾
23、虚劳
西医病种:
1、GERD
2、霉菌性食管炎
3、腐蚀性食管炎
4、贲门失弛缓症
5、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
6、Barrett食管
7、食管癌
8、食管裂孔疝
9、急慢性胃炎
10、功能性消化不良
11、消化性溃疡
12、急性胃扩张
13、胃息肉
14、胃癌
15、胃肠道淋巴瘤
16、胃异物
17、克罗恩病(Crohn病)
18、溃疡性结肠炎
19、缺血性结肠炎
20、霉菌性肠炎
21、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
22、伪膜性肠炎
23、出血坏死性肠炎
24、肠结核
25、吸收不良综合征
26、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27、间质瘤及其它胃肠道肿瘤
28、消化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29、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30、消化道息肉及息肉病
31、大肠癌
32、IBS
33、肝硬化
34、肝性脑病
35、酒精性肝病
36、脂肪肝
37、肝脓肿
38、肝结核
39、药物性肝病
40、自身免疫性肝炎
4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44、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45、肝癌
46、胆道蛔虫
47、胆囊炎
48、胰腺炎
49、胰腺癌
50、结核性腹膜炎
51、腹膜间皮瘤
52、肠系膜肿瘤
53、胃泌素瘤及其它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54、急性中*
[肾内科]
中医病种
1、水肿
2、淋证
3、癃闭
4、腰痛
5、遗精
6、消渴
7、尿浊
西医病种
1、肾脏疾病的一般诊疗技术
2、肾脏病常见症状
3、水、电解质异常与肾脏
4、尿路感染
5、肾小管间质疾病
6、中*性肾病
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9、妊娠与肾脏疾病
10、肾脏与高血压
11、肾小管遗传性疾患
12、囊性肾脏疾病
13、肾发育异常疾病
14、代谢性肾脏疾病
15、梗阻性肾疾病
16、尿石症
17、肾脏微血管病
18、肾脏肿瘤
19、老年肾脏疾病
20、急性肾功能衰竭
21、慢性肾功能衰竭
[肿瘤科]
1、恶性淋巴结瘤
2、肺癌
3、原发性肝癌
4、乳腺癌
5、食管癌
6、胃癌
7、结直肠癌
8、肾癌
9、鼻咽癌
10、膀胱癌
11、前列腺癌
12、卵巢癌
13、脑瘤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学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方药及相关文献的经典论述。
2、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掌握各专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等理论知识。
3、掌握各专科诊疗技术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等。了解历代医家对本专科疾病的系统论述。
2、熟练掌握中医内伤病症的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病变理论以及中医外感病症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病变理论。
3、掌握本专业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相关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熟悉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熟练掌握并指导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黄疸、急腹症、腹水、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熟练掌握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四诊技术,各专科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诊疗技术,并熟悉所在专业新的诊疗技术。如心内科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常规诊治技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血流动力学测定;熟悉和了解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射频消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诊治专业技术。
5、重点掌握各专科的特色治疗方法,熟悉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学、作用机制、副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药物配伍运用时的相互影响。
6、了解本专业的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消化科的Hp检测、胃肠动力测定、消化道激素测定及实验病理、细胞学技术。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技术,如心内科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进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心脏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心脏预防医学理论;又如消化科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消化性溃疡、Hp感染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腹水与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系统内镜的治疗,并能指导临床实践。
2.熟悉中医药在各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并了解相关学科近5年来的研究概况。
附专业病种
[呼吸科]
中医病种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喘
5、肺痨
6、肺痿
7、悬饮
西医病种
1、肺部感染性疾病
2、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
4、慢性阻塞性肺病
5、支气管哮喘
6、肺血栓栓塞
7、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
8、间质性肺病
9、胸腔积液
10、气胸
11、肺癌
12、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13、呼吸衰竭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不全
[心内科]
中医病种
1、胸痹
2、喘证
3、心悸
4、厥证
5、血证
6、头痛
7、眩晕
8、水肿
9、不寐
10、痰饮
11、自汗、盗汗
12、痹证(心痹)
西医病种
1、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高血压病
4、心肌疾病
5、心包炎
6、先天性心脏病
7、感染性心内膜炎
8、动脉粥样硬化
9、休克
10、心脏骤停与心原性猝死
11、心律失常
12、心脏瓣膜病
13、主动脉夹层
[消化科]
中医病种:
1、胃痛
2、痞满
3、嘈杂
4、反酸
5、呕吐
6、噎膈
7、反胃
8、呃逆
9、腹痛
10、泄泻
11、痢疾
12、便秘
13、血证
14、胁痛
15、黄疸
16、鼓胀
17、积聚
18、头痛
19、眩晕
20、中风
21、瘿病
22、疟疾
23、虚劳
西医病种:
1、GERD
2、霉菌性食管炎
3、腐蚀性食管炎
4、贲门失弛缓症
5、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
6、Barrett食管
7、食管癌
8、食管裂孔疝
9、急慢性胃炎
10、功能性消化不良
11、消化性溃疡
12、急性胃扩张
13、胃息肉
14、胃癌
15、胃肠道淋巴瘤
16、胃异物
17、克罗恩病(Crohn病)
18、溃疡性结肠炎
19、缺血性结肠炎
20、霉菌性肠炎
21、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
22、伪膜性肠炎
23、出血坏死性肠炎
24、肠结核
25、吸收不良综合征
26、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27、间质瘤及其它胃肠道肿瘤
28、消化道类癌及类癌综合征
29、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30、消化道息肉及息肉病
31、大肠癌
32、IBS
33、肝硬化
34、肝性脑病
35、酒精性肝病
36、脂肪肝
37、肝脓肿
38、肝结核
39、药物性肝病
40、自身免疫性肝炎
4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4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44、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45、肝癌
46、胆道蛔虫
47、胆囊炎
48、胰腺炎
49、胰腺癌
50、结核性腹膜炎
51、腹膜间皮瘤
52、肠系膜肿瘤
53、胃泌素瘤及其它胃肠道内分泌肿瘤
54、急性中*
[肾内科]
中医病种
1、水肿
2、淋证
3、癃闭
4、腰痛
5、遗精
6、消渴
7、尿浊
西医病种
1、肾脏疾病的一般诊疗技术
2、肾脏病常见症状
3、水、电解质异常与肾脏
4、尿路感染
5、肾小管间质疾病
6、中*性肾病
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9、妊娠与肾脏疾病
10、肾脏与高血压
11、肾小管遗传性疾患
12、囊性肾脏疾病
13、肾发育异常疾病
14、代谢性肾脏疾病
15、梗阻性肾疾病
16、尿石症
17、肾脏微血管病
18、肾脏肿瘤
19、老年肾脏疾病
20、急性肾功能衰竭
21、慢性肾功能衰竭
[肿瘤科]
1、恶性淋巴结瘤
2、肺癌
3、原发性肝癌
4、乳腺癌
5、食管癌
6、胃癌
7、结直肠癌
8、肾癌
9、鼻咽癌
10、膀胱癌
11、前列腺癌
12、卵巢癌
13、脑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