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评估
所有食管癌放疗患者入院后均应常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和综合测定。营养状况评估采用PGSGA量表,在入院后24h内完成。
营养综合测定、包括应激程度、炎症反应、能耗水平、代谢状况、器官功能、人体组成、心理状况等方面,在入院后72h内完成。
肠内营养适应症
中-重度吞咽梗阻、一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BMI<18.5kg/m2、PG-SGA≥4分、摄食量少于正常需要量60%达到3~5天以上,且消化吸收功能存在。
肠内营养途径
途径:有口服和管饲。
口服营养补充(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ONS)是以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经口服途径摄入,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ESPEN指南规定,ONS是放疗患者肠内营养的首选途径。
大多数食管癌放疗患者均伴有食管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及吞咽障碍,单纯ONS往往不能满足全部的营养需求而需要进行管饲。
管饲途径分为两大类;
一是无创置管途径,主要是指经鼻途径放置导管,根据病情需要,导管远端可放置在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中;
二是有创置管途径,包括微创(内镜协助)和外科手术下的各类造瘘技术。经鼻置管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管饲途径,具有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其缺点是可能导致鼻咽部刺激、溃疡形成、出血、导管脱出或堵塞、反流性肺炎等并发症。鼻饲管主要用于短期喂养患者(一般短于4周)。
肠内营养时间超过4周的患者,可以考虑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stan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或空肠造瘘术(percustanousendoscopicjejunostomy,PEJ)。
PEG/PEJ创伤小,可置管数月至数年,满足长期喂养的需求。部分食管癌患者,肿瘤堵塞食管腔导致鼻饲管或PEG/PEJ无法安置时,可采取手术下胃或空肠造瘘。
能量需求
25~30kcal/(kg·d)
营养组成
非荷瘤状态下:
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5%~30%、蛋白质15%~20%。
肿瘤细胞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细胞的20~30倍,其多达50%的ATP来源于糖酵解途径。糖酵解强度与肿瘤生长速度和侵袭性密切相关。减少葡萄糖供给对肿瘤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荷瘤患者应该减少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中的供能比例,提高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例。
食管癌放疗患者建议蛋白质供给量1.5~2.0g/(kg·d)。
免疫营养素
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谷氨酰胺、核苷酸、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支链氨基酸等。
疗效评价
肠内营养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快速反应指标、中速反应指标和慢速反应指标。
快速反应指标每1~2周测量一次,包括: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炎症参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中速反应指标每1~3月测量一次,包括:人体测量参数、人体成分分析、生存质量评估、体能评估、肿瘤病灶评估等。
慢速反应指标为生存分析,每半年至1年调查一次。
动态调整
肠内营养方案应进行动态调整。
调整的依据主要为患者营养状况(特别是体重)、吞咽梗阻、吞咽疼痛、进食量及饮食结构等的变化情况。
调整的内容包括肠内营养的途径,营养需求和营养素的构成比例等。
本文整理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