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
瘰疬(上皮性良性肿瘤)病例
肖某,男,37岁。
初诊(年6月19日)主诉:全身多处皮下肿块。
现病史:近1年全身多处,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多处触及皮下肿块,夜寐欠佳,易醒,纳可。舌红,苔薄腻,脉弦。
既往史:反流性食管炎,高脂血症。
辅助检查:年4月18医院行腋窝肿块活检示:上皮性良性肿瘤而非黑色素细胞痣,色素性基底细胞乳头状瘤。年6月6医院做超声示:双侧颈部、腹股沟、腋下等多处见淋巴结(颈部右侧12mm×5mm,左侧较大者12mm×3mm),右腹股沟10mm×4mm混合性回声,左腋下9mm×5mm,右腋下8mm×5mm。6月5医院查肝功能,ALT74.2U/L,TC5.37mmol/L,TG2.3mmol/L,ApoAI0.91g/L。
中医诊断:瘰疬。
证候诊断:脾虚不运,痰湿阻络。
西医诊断:上皮性良性肿瘤。
治法:运脾燥湿,化痰散结,解*通络。
处方:异功散加减。
柴胡6g,赤芍6g,忍冬藤30g,连翘9g,白术9g,当归9g,茯苓12g,炙甘草4.5g,夏枯草12g,浙贝母9g,玄参9g,蒲公英30g,制香附9g,田基黄15g,垂盆草15g,*参12g,陈皮4.5g,炒山楂15g,制厚朴6g
服用1周,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6月26日)有食道灼热感、异物感(反流性食管炎),酒后尤甚。二便可,夜寐易醒。舌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6月19日方去陈皮,加山豆根6g、制半夏9g、苏梗6g。
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7月3日)服上药后,食道灼热感明显减轻。左腋下不适,夜寐易醒,夜尿1次。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再拟原法续进。
处方:6月19日去陈皮,加制鳖甲12g先煎、川楝子9g。服用2周,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年7月31日)食道灼热感明显缓解,腋下新发红疱,医院诊断为疣,不痒。寐欠佳,易醒。近日常觉胸闷。舌红,苔薄白。脉弦。酌加宽胸理气之品。
处方:6月19日去陈皮,加瓜蒌皮12g、薤白9g、制半夏9g、丹参12g。
之后辨证加减治疗2个月后(8月21日),患者自觉皮下肿块已消,至医院复查B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上皮性良性肿瘤(色素性基底细胞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西医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然而本例患者全身多处肿块,若全身手术则创面较大、瘢痕较多,患者无法接受。陈师针对此患者,根据其工作常需饮酒的生活习惯、临床高血脂的表现及舌边齿痕等体征,判断其肿块多发与脾虚不运、痰湿内蕴有关,故以异功散健脾益气为主,加陈皮、厚朴理气燥湿,助脾健运;加夏枯草、浙贝母、玄参以化痰散结;加柴胡、赤芍、忍冬藤、连翘以理气通络,解*消肿。针对其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的食道灼热、梗阻感,加苏梗、半夏等降气化痰之品,山豆根清热解*,消肿利咽,对热*上攻咽喉出现的咽喉不适有佳效。针对其痰湿痹阻、胸阳被遏导致的胸闷等,加瓜蒌薤白半夏丹参汤以开胸散结、豁痰通络。患者治疗2个月后复查超声,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疗效颇佳。且患者多处皮肤肿块,虽为良性肿瘤,但腋下肿块的病理报告提示“部分细胞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仍提示应从改善痰湿体质入手,防止该病反复发作。从本例疗效来看,中药辨证施治可有效使肿大淋巴结得以消散。陈师认为,临床诊疗时,若能将辨病、辨证、辨人三者结合,此为上上策,但临床还有很多疾病,难以求因,此时就当发挥中医辨证论治、辨人论治的特点,因势利导,常能取得意料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