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和好大夫平台的问诊中,经常遇到患友拿着这样的胃镜报告咨询,胃窦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腺体中度肠上皮化生。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疑惑,听说这个肠上皮化生是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该怎么治疗?有的患者甚至想到了手术切除!
在此,我慎重的告诉大家,萎缩性胃炎以及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没有直接关系!
接下来专门讲一讲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是怎么回事。
肠上皮化生是怎么回事肠上皮化生是一个病理学名词,并不是一种疾病,是胃萎缩性胃炎的自我修复的过程和结果,指的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换句话说,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本是同根生的胃肠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了。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像一片草地长出了树木,树木就显得很突出。
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主要区别在于结构不同,显微镜下可以通过各自特征性的标志来辨别,由于胃黏膜这种结构上的改变看起来和肠黏膜结构很相似,故此病理学家变将这个现象命名为肠上皮化生。
各种慢性胃病都可以出现肠化生正如上所述,“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指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内出现了类似肠黏膜的细胞,使得正常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变成了吸收功能。
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的一种常见病变,不只见于萎缩性胃炎,10%以上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均可见肠化生,各种各样的慢性胃病都可以出现肠上皮化生的病理改变。
萎缩性胃炎是怎么回事萎缩性胃炎的实质,是胃腺体减少,萎缩,是胃黏膜随年龄的改变,约95%以上的老年人都是萎缩性胃炎,少部分胃部炎症较重,饮食习惯不良的年轻人会出现萎缩性胃炎,实际上是胃黏膜提前老化。
如果说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关,那岂不是大部分老年人都是胃癌患者?!
肠化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胃黏膜反复受到致病因素损伤,迁延不愈,如此便形成慢性胃炎的特征之一——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这是胃被迫保卫自我的“机制”。
肠化生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结构变化。
一般萎缩的范围越大,肠化生的部位也越多。肠化生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也基本一致,以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没有关系科学家提出了胃癌假说,认为胃癌最初来源于肠上皮化生。
假说认为:发生了肠上皮化生的胃黏膜具有了原来不具备的吸收功能,因此不断吸收有害物质,但不能像正常肠黏膜一样将有害物质及时清除,久而久之,致癌物质长期接触,最后导致癌变发生。
但可能因为了解的不多,或者医生解释的不够,不少老百姓会以为肠上皮化生发生就会往胃癌发展,其实不然。
胃癌确实可能由肠上皮化生发展而来,但肠上皮化生离胃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要因为检查出肠化生就背上思想包袱,焦急忧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并非由正常细胞一跃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常常经历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小肠型肠化→不完全大肠型肠化→异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如此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及早识别和及早干预,也是一种防止胃癌的有效途径。
如何治疗?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那么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呢?
萎缩性胃炎是无法逆转的,不存在特效药物。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治疗幽门螺杆菌,饮食规律,戒烟、忌酒,避免过咸、浓茶、咖啡、腌制食物等常见易“伤胃”的行为、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或调整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激素等止痛消炎药物。
专业擅长:
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道息肉,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治,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看看其他患者的问答:
1.有中度肠化生,应该怎么办?
2.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3.萎缩性胃炎出现了胃部不适,是癌变吗?
......
点击这里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