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静脉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静脉血管壁生理结构特点
内膜:破坏易发生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中膜:损伤修复后可使血管弹性下降,严重者可
导致静脉瓣关闭不全,诱发血栓。
外膜:损伤时会有疼痛感。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图解
输液性静脉炎临床表现
1.局部组织红、肿、热、痛
2.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3.穿刺部位上方可触到硬结
4.穿刺点脓性分泌物
输液性静脉炎病理改变
1.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溶液直接损伤静脉壁。
2.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液淤滞,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
3.累及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
4.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条索状,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输液性静脉炎临床分级
0
无临床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2.5cm,有脓性渗出物
1级
2级
3级
4级
如何避免输液中发生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苦练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选择弹性好、粗直、回流通畅、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的血管。避免在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
3.掌握留置针的置管部位与留置时间,置管部位不同、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患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均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阻塞引发静脉炎。
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慢速输入,避免短时间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刺激血管壁。刺激性小的药物后输,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至静脉炎。
5.严格掌握药物配置后的有效时间,现配现用,尽早输注,合理安排配置时间,避免配好的药物长时间放置,防止药物结晶、沉淀导致静脉炎。
6.控制微粒输入,使用配置中心,配置环境远优于传统的治疗室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微粒。
输液性静脉炎的处理
1.当输液时发现滴数减慢或不滴,渗出,穿刺部红、压痛,患者主诉留置针穿刺点红、肿、热、痛时,立即拔除输液针头,停止在患肢输液。
2.若皮肤出现水泡、皮下淤血、坏死,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常用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
3.抬高患肢,并制动。
4.穿刺部位局部治疗,进行湿敷、涂外用药、封闭、超短波理疗、红外线照射。
3.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取样前,避免消*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5.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需等到发炎血管症状完全复原,弹性恢复方可使用。
输液性静脉炎治疗小贴士
1.50%硫酸镁注射液湿敷
方法:
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层保鲜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3-5天湿敷,如有皮肤破损应避开。
2.喜辽妥药膏涂擦
方法:
每天2-3次,每次3-5min,每次轻轻按摩,连续3天。
3.土豆片外敷
方法:
将清洁的土豆切成0.2-0.3cm的薄片,外敷面积大于红肿部位,外部使用保鲜膜包裹固定与保湿,每1-2小时更换一次。
4.芦荟外敷
方法:
取新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敷于静脉炎部位,每日4-6次,严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芦荟的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
来源:浙江爱德护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