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73.35%,医院甚至可达到95%以上,但静脉输液治疗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特别是儿童、老人、意识不清、烦躁等患者。
静脉炎(Phlebitis)是由于输液导致的静脉壁内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
其临床表现为出现穿刺局部不适或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其对患者影响较大,可能带来疼痛、甚至导致血管及周围组织永久性损害,增加治疗费用和临床护理工作量。因此,积极预防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治疗的重要任务。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以下对静脉炎的预防作简要概述。
01优化管理模式结合预防静脉炎发生相关护理措施,先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强化相关护理,予以静脉炎防护知识宣教,再进行心理疏导,抚平其情绪,增强患者免疫力。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血管条件差者,并由专业性强、经验足的护理人员护理,以提高穿刺率。
穿刺过程护理:严格控制穿刺过程速度,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壁的摩擦。确保穿刺整个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前保证穿刺部位皮肤干燥等。
穿刺后护理:按时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固定牢固,保持敷料处干燥。同时,日常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维持病室卫生环境,经常消*,并将室温调至适当水平,密切观察病人穿刺部位变化情况。
02穿刺部位和导管的选择意大利Cicolini等发表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在手背进行外周静脉导管穿刺比肘窝和前臂更易发生静脉炎(均p<0.05)。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NursingSociety,INS)制定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出,在前臂留置静脉短导管可增加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对于儿童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推荐选用最可能在规定的全程治疗中都保留的静脉位置,考虑手部、前臂以及腋窝以下的上臂部位的静脉,避免失败率较高的肘前区域。
对于婴幼儿还可考虑头皮的静脉,如果尚未学会走路,也可用脚部的静脉;避免手或手指,或吮吸的拇指/手指;婴幼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治疗过程后,可能会减少锁骨下动脉的血流,应该避免使用右臂上的静脉。
INS指出,输液治疗时间少于6天建议适用外周静脉短导管,针对大多数治疗应考虑20G~24G的导管,新生儿、儿童及老人应考虑使用22~24G的导管,需要快速输血时考虑更大规格的导管。
03严格控制留置时间静脉炎是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置管后5~7d内。
我国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h-96h,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应每天更换留置针和血管。
INS指南也指出,在急诊科置入的留置针宜在48h内更换,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04有效的封管方式随着护理研究的发展,也有新的方式方法可预防静脉炎等并发症。
姜正二等通过研究得出,静脉输注甘露醇后用加温盐水先冲管再封管,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王清等使用导管预冲式冲洗器对例脑卒中病人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结果表明,其疗效优于5U/ml稀释肝素生理盐水,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05药物和新鲜植物的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药物本身的*性有关。
可引发静脉炎的药物有:抗微生物类药物、化疗类药物、循环系统类药物等。在不可避免使用一些易致静脉炎的药物时,可尽量做好其他的防护。
研究表明,云南白药气雾剂、喜疗妥软膏、金黄散加蜂蜜、芦荟和土豆片等外敷,对静脉炎的预防均有积极作用。
06新型敷料的应用研究显示,水胶体敷料比普通的透明敷料能更好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穿刺点部位向上沿静脉走行方向敷贴,康惠尔水胶体敷料下缘距穿刺点2cm-3cm,再次消*后用3M透明贴固定,在普通透明敷料的基础上,加用水凝胶敷料也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水胶体或水凝胶敷料预防静脉炎的确切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梁俊卿,吴晓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17(2):-.
[2]李春燕.美国INS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要点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17(2):-.
[3]陈凤姣,毛凌.输液性静脉炎预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31(19):-.
[4]胡仙华.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及护理新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12(4):-.
[5]徐芃.留置静脉输液过程中导致静脉炎的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14(27):-.
作者:吴玲玉
来源:中卫护研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