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小雯,直到在某一天突然感到外阴瘙痒之前,她都没想过自己竟然会跟“妇科病”扯上关系。
与很多第一次得阴道炎的女性一样,出于怕麻烦、害羞等原因,即便私处瘙痒难耐,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小雯也只是尝试购买一些私处的洗液“加倍”清洗,医院去就诊。
但是洗了好几天,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还有加重的迹象,阵阵瘙痒总是让她从半夜醒来。于是小雯便到附近的药店,在店员的指导下买了些外用药。然而在尝试过多种药物之后,症状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终于,她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医生给她检查时发现其外阴及阴道粘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呈豆渣样。化验之后,报告单提示小雯感染了白色念珠菌,得了“霉菌性阴道炎”。
像这样的情况在门诊其实并不鲜见。对于女性来说,阴道炎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妇科病,据统计,80%以上的女性在一生当中都曾经得过阴道炎。但很多女性在怀疑自己得病后,医院就诊,而是尝试各种方法期待“自愈”,包括自行购药使用。
“各种药物都试了个遍,为什么阴道炎还没好?”
实际上,阴道炎的治疗看似简单,但其实分类非常多,如果不通过规范检查了解病原体种类,便无法对症下药,不规范的治疗不仅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还可引起疾病的扩散和加重,进而导致急性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等更严重的疾病。
常见外阴阴道炎症类型有哪些?
1.非特异性外阴炎
病因:由于外阴与尿道、肛门临近,经常受到月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等刺激,女性不注意卫生、因尿失禁等疾病外阴长期受尿液刺激等情况下容易出现外阴炎。
症状:患者外阴皮肤粘膜有明显瘙痒、疼痛或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时加重。
治疗: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并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治疗。
2.滴虫性阴道炎
病因:由适宜在温暖、pH接近中性的潮湿环境中生活的阴道毛滴虫引起。女性月经后阴道pH值接近中性,滴虫可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得以繁殖。
症状: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滴虫可吞噬精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存活,导致不孕。
治疗:患者需全身用药。由于此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因此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房。
3.霉菌性阴道炎
病因:霉菌可在阴道、口腔或肠道内寄生,一般不会引起不适,但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霉菌大量繁殖,便可引起症状。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霉菌性阴道炎,45%女性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常发生在滥用抗生素、怀孕、糖尿病等女性身上。
症状:典型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及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
治疗:消除诱因,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和毛巾都应该用开水烫洗,放阳光下暴晒。
4.细菌性阴道病
病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有关。
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伴有鱼腥臭味,尤其同房后加重。
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5.老年性阴道炎
病因: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上皮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其它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
症状: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及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可伴有反复泌尿道感染。
治疗:用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补充雌激素以增强阴道抵抗力。
可见,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乱用药可导致治疗延误、病情加重甚至蔓延成更严重的妇科炎症。因此,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女性朋医院检查、治疗,切莫讳疾忌医或盲目用药。
(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End以上文章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医疗决策依据,疾病治疗,医院科学进行!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原出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女性健康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