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恶性程度高,外科手术是胸段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整体预后并不理想。相关临床数据显示,食管癌单纯手术五年生存率不到20%,局部复发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淋巴结转移不仅是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性预后因素。由于食管本身的解剖特点,食管癌早期可发生沿食管壁内淋巴管上、下方向进行纵向转移,也可发生跳跃性转移。这一特殊的淋巴结转移方式给术后辅助放疗的靶区建立带来了困难。若照射范围过大将导致放疗并发症随之变大,患者难以耐受。若照射范围过小,将会遗漏靶区,导致局控率下降。
目前,食管癌淋巴结的术前评估检查较多,下文选取部分常用项目作简要介绍。
CT扫描
CT扫描是临床评估淋巴结转移最常用的方式。CT扫描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肿瘤有无纵膈侵犯。临床上通过淋巴结的大小来评估淋巴结转移与否。但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不足。可能原因为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淋巴结会随之增大。另一种情况为早期转移的淋巴结并无明显增大,未达到被诊断的标准。因此,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除了依据大小之外,还需对其形态、边界、部位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食管超声内镜(EUS)
食管超声内镜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治疗前常规诊断和分期的首选检查方式。EUS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浸润食管壁深度和食管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组织的不同层次结构是EUS不可代替的优势,将食管壁的层次明显区分,可以准确评估食管癌的T分期。不仅如此,EUS也能清楚地分辨食管旁淋巴结,有助于食管癌N分期的评估。
与CT扫描一样,EUS也具有其局限性。首先,对于炎症反应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存在难点。其次,EUS还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较好的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远处转移。但其在食管癌领域的运用并不广泛。目前,MRI主要用于对食管癌的T分期诊断。
PET/CT
PET/CT将功能成像的PET与结果成像的CT相结合,利用二者的优势进行综合成像。PET/C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是临床常用的诊断肿瘤的方式。
内窥镜检查
纤维胃镜或食管镜是常规用于食管癌检出的方式,通过活检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内窥镜检查适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
B超检查
通过对腹部及颈部的检查,可提示腹腔脏器和淋巴结转移,也可作为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小结:现阶段,无创分期并不能进行准确的TNM分期,EUS联合CT,或EUS联合PET/CT能够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应基于精确评估肿瘤的进展程度和患者的功能状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
经胸食管切除术曾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常用手术方式,在解除食道梗阻、清扫淋巴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手术方式存在切口较大的问题。另外,术后如遇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术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将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负面影响。这些方面都限制了开放性手术的应用。
相较于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明显优势。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无需开胸即可在颈部行食管断端吻合,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适用于无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相关研究显示,常规开胸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而经膈肌裂孔术组为8.82%。由此可见,后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上文已提及,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食管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具有争议。目前,淋巴结清扫方式主要为二野清扫和三野清扫。
参考文献:
1、陈海珍,陈建国,王高仁,等.-年例启东海门籍食管癌住院患者生存率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9(1):45-47,52.
2、李化龙.食管癌的治疗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42(04):-.
3、袁俊,秦建军.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39(06):-.
4、马慧,郭信伟,叶宏勋.胸下段食管癌术后预防照射范围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37(06):-.
5、李国仁.精准医学时代食管癌分期的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6(04):-.
6、邵明雯,蒋雯,陈亮,刘连科.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7(22):-.
说明:本文由好医术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需授权。
双十二特惠活动火热进行中
肿瘤内科会员原价元/年
双十二特惠仅需元/年
??????
点击下方,更多精彩,尽在好医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