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的病人在做完胃镜和拿到活检报告来找我咨询,问我肠化是什么意思?严重吗?会不会发生癌变?中医如何对待肠上皮化生?
我们讲的“肠化”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在炎症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下被类似的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黏膜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是胃粘膜常见病变,多见于多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一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
常见的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
研究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年龄越大萎缩区越扩大,肠化的比例也越大。肠化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基本一致,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也是胃癌的高发部位)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密切相关,肠化生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
1、完全型为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粘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结果;
2、不完全型为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低,而在肠型胃癌旁粘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时,化生的上皮细胞是癌的巢穴,化生程度越重,癌变机会越多。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胃镜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极大的丰富和延伸了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中的望诊。它为临床辨证和辨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是炎症和其它因素刺激所致,它就是一种可以逆转和可复性的疾病,只要去除了刺激治病因素,那么就有可能逆转和恢复到正常的胃粘膜组织。
中医将该病列为“胃痛”、“痞满”“嘈杂”的范围,应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认为胃炎伴有肠化的病理变化,有气滞、血瘀、湿蕴、痰阻、阳虚、阴亏的不同,可以单独为患,也可以交错发生,形成错综复杂的病机,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因此,辨证论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往往同病而不同治,才能有的放矢。再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合理用药,消除幽门螺旋杆菌和消除慢性胃炎的病症,加上调养修复胃粘膜,恢复自身免疫!达到改善症状,逐渐痊愈的目的。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