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一:胡某,女,67岁,年12月3日以“头晕目眩1周,加重1天”为主诉就诊。现病史:患者自诉1周前与人争吵后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医院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输液治疗后效果不佳。1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眠差,不欲饮食,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患者平素情绪波动较大,既往“高血压病”病史3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尚可。
四诊合参诊断为:少阳病小柴胡证,遂予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g,清半夏15g,*参15g,甘草12g,黄芩15g,酸枣仁30g,黄连15g,全瓜蒌20g,生姜3片,7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12月10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咽干,仍有口苦、眠差,饮食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脉弦。调整上方加用郁金15g合欢皮30g,继服7剂,诸症皆消。
病案二:李某,女,18岁。年1月8日以“反复发热1周”为主诉就诊。现病史:患者因高考压力过大出现发热,午后热甚,入夜渐降,次日午后复而发热,伴有胸胁满闷,心烦躁扰,至当地诊所治疗无效,具体治疗不详。1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科就诊,刻下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干口苦,恶心,心烦躁扰,夜间多梦,不欲饮食,二便调,眠差。月经先后无定期,行经时小腹胀痛,月经量少,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四诊合参诊断为少阳病柴胡证,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以疏肝退热,和解少阳。处方:柴胡24g,黄芩9g,清半夏12g,*参15g,益母草20g,甘草6g,大枣、生姜为引,5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后复诊时诉身热未再作,恶心、口干口苦明显缓解,无心烦躁扰,眠差、夜间多梦好转,仍有胸胁苦满,纳可,舌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加香附12g,郁金15g,继服6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罗美在《古今名医方论》中解道:“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而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阳背阴两岐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岐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默默,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为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症,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症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
本方方证要点是:
1、往来寒热,发无定时;
2、胸胁苦满,郁闷不舒,或胸胁胀痛;
3、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
4、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数。
本方证多因外邪侵入少阳,正气不足,枢机不利。方中柴胡专入少阳、疏邪透表;黄芩清少阳胆腑之郁火,共为君药;气逆不降,以半夏降泄浊气,气郁不升,以生姜辛升宣散,兼制柴胡黄芩苦寒伤胃为臣药;正气虚,以人参补益中气,扶正抗邪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太阳之气,不能由胸出入,逆于胸胁之间,内干动于藏气,当借少阳之枢转而外出也。柴胡二月生苗,感一阳初生之气,香气直达云霄,又禀太阳之气,故能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半夏生当夏半,感一阴之气而生,启阴气之上升者也。黄芩气味苦寒,外实而内空腐,能解形身之外热。甘草、人参、大枣助中焦之脾土由中而达外。生姜所以发散宣通者也,此从内达外之方也。”
小柴胡汤不仅为治外感热病之要剂,用以施治内伤杂病,同样功效独特,非同凡响。《皇汉医学》曾曰:“凡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肋膜炎、肠窒扶斯、疟疾、胃肠加答儿、肝脏病、肾脏肾盂炎症、妇人病等悉能治之。”虽已概括十余种病症,其实小柴胡汤于杂病中之治疗范围远不止此。如《苏沈良方》又云:“常时上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赤白痢尤效,痢药中无如此之妙……”罗谦甫亦曰:“本方为脾家虚热、四时疟疾之圣药。”而唐容川于《血证论》中更是盛推小柴胡汤治虚劳咳嗽之功。
现代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在解热、抗感染、调节免疫、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抗肝纤维化、调节脑神经递质、改善糖耐量、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改善肝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哮喘、牙痛、偏头痛、失眠、抑郁症、中耳炎、结膜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甲状腺炎、痛经、经前期综合征、产后缺乳、产后发热、胸腔积液、癌性发热、过敏性皮肤病、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乙肝、肝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中风后眩晕、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鼻咽癌、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姜希仁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癌性发热47例,总有效率为89.36%;张金茹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40例,总有效率92.5%;姜龙盛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例,总有效率为90.3%;陈丽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胆囊炎例,总有效率为94.23%;沈妍姝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产后缺乳60例,总有效率为89.83%;江山等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总有效率90.0%。小柴胡汤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较广,只要辨证属少阳小柴胡证,皆可使用本方。
张某,男,33岁。
患单纯性腰痛近三年,口干渴欲饮。无头晕耳鸣等。舌质红绛,脉浮弦有力。辨为少阳气郁、木邪反侮其母,肾水被木火所伤。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参6克,炙甘草6克,桑寄生30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
服药六剂后,腰痛减半,照方又服三剂而愈。
按语
腰为肾之外府,所以腰痛多从肾论治。本案不从肾治,而从少阳论治者,是因为考虑到病程己久,而无明显虚实之象,则病本不在肾。《灵枢·本输篇》指出:“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二脏”。说明了少阳与肾经脉相通,少阳相火为病也可下伤肾阴。所以,本案用小柴胡汤而治少阳取得出入意料的疗效,可见少阳相火所致之低烧、盗汗、腰痛只能疏达而不能滋补。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条: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弦紧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论》第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各家论述
《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撤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平,甘草味甘缓,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