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你会想到哪些疾病呢?又有哪些容易漏诊的呢?
1.什么是呕吐?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被强力地经口排出体外,伴腹壁及胸壁肌肉收缩。恶心通常是指可能先于呕吐出现的明显不适感,但也可能发生在不呕吐的儿童中。
2.呕吐是如何发生的?
膈肌下降、肋间肌收缩,同时声门关闭——腹部肌肉收缩,胃内容物被压至胃上部及食管下段——腹部肌肉放松,食管反流物排空回胃上部——循环往复多次干呕,一次比一次更有节奏且更剧烈,间隔时间也更短——腹部肌肉收缩伴膈肌上升,导致胃内容物被强力排出。
3.儿童呕吐的常见关键原因
按年龄区分的呕吐鉴别诊断:
该表来自uptodate,由笔者翻译。
介绍几个以呕吐为表现的容易漏诊的疾病:
1、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的恶心和呕吐,存在无症状且长短不一的发作间期。这种「开-关」呕吐模式明显区别于呕吐的大多数其他原因。
强烈的呕吐和恶心是其主要症状,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周期性呕吐最常见于学龄儿童,但也可累及其他年龄段。
诊断:在0~4岁的新生儿/婴幼儿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6个月内至少有2次或以上的阵发性、持续性的呕吐可伴或不伴恶心,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②患儿发作呈刻板性;
③间歇期约为数周至数月,期间可同健康人一般;
而在~18岁儿童/青少年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6个月内在2次或更多的发作期,可出现持续性恶心和阵发性呕吐,可持续数十小时至数天;
②患儿发作呈模式化;
③间歇期约为数周至数月,发作后可恢复至基础基础健康水平;
④在适当的医疗评估后,症状不能完全支持其他诊断标准。
治疗:多数采用一些抗过敏、止吐剂、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在治疗上多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大多缺乏循证依据,药物治疗首选苯噻啶、赛庚啶。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某种原因使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出现急、慢性肠梗阻的表现,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主要表现为明显消瘦、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类似慢性肠梗阻的表现,患者进食后采取站立位或者坐位可诱发症状发作,呕吐后或者进食后采取胸膝位或左侧卧位腹痛可减轻或缓解。
诊断: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有以下四个诊断指标:(1)AO(主动脉)与SMA(肠系膜上动脉)夹角15°;(2)可观察到十二指肠显示「斗形」或「葫芦形」图像;(3)饮水后SMA与AO夹角内,十二指肠横断肠管在蠕动时最大宽度10mm;(4)十二指肠降段扩张,内径30mm[16]。
有报道称,超声双重造影的确诊率较X线钡餐造影更高,且操作更简便。超声内镜、腹部X线以及钡剂造影检查、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等可作为辅助检查。
治疗:优选保守治疗,对于消瘦的患者改善其营养状况可缓解症状。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仍优先予保守治疗,予禁食、止吐、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当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肿瘤等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3、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或嗜酸细胞性肠胃炎:嗜酸性胃肠炎(EGE)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异质性胃肠病,以胃肠壁嗜酸性粒细胞(EOS)异常浸润为主要特征,通常伴有慢性复发性过程。嗜酸细胞性疾病可单独或同时累及上消化道的多个部分。
许多情况下,这种疾病似乎是由对食物的迟发性细胞介导超敏反应导致。许多患者都有相关的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和哮喘。嗜酸细胞性肠胃炎可出现在任何年龄,表现为腹痛、恶心、腹泻、吸收不良、低白蛋白血症和体重减轻。约一半的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如明确的食物过敏、哮喘、湿疹或鼻炎。
诊断:诊断EGE需达到以下三点标准:(1)存在胃肠道症状;(2)病理活检证实胃肠道有一处或多处EOS(嗜酸粒细胞)浸润,并且每高倍镜视野下不少于20个EOS;(3)排除其他引起EOS增高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药物、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治疗:饮食限制是治疗EGE首要措施,当食物过敏原明确时,患者应当维持「定向消除饮食」。也可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过敏药治疗。
4、遗传代谢性疾病:
a.有机酸血症:新生儿有机酸血症的典型表现是以嗜睡、喂养困难、呕吐、代谢性酸中*及休克为特征的急性重度疾病。
b.尿素循环障碍:尿素循环障碍通常出现在婴儿期或儿童期早期,表现为多次发作的精神状态改变伴胃肠道症状和高氨血症,通常由分解代谢应激(并发疾病或禁食)或蛋白质负荷增加导致。
c.半乳糖血症:婴儿经典型半乳糖血症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前几日,在开始母乳或基于牛奶的配方奶喂养之后,典型症状包括黄疸、呕吐、肝肿大、生长迟滞、喂养困难和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一些患者发生晶状体白内障。
诊断需行血尿筛查、基因检测等。若有某种酶缺陷,可给予相应补充,若对食物中的某种元素代谢不良,可给予「定向消除饮食」。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