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又一名医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哈尔滨医院心内科医生陈彦东在深夜猝死,年仅40岁,孩子还不满一岁。
亲人悲痛:他才40岁,从没想到这一刻会发生
陈彦东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她回忆,16号晚上10点多,陈彦东在两人睡觉前还是好好的。半个小时后,她发现丈夫不对劲:“脸色青紫,像断了气。”
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拨打……她尽所有努力抢救爱人,却依然无力挽回。
虽然天天面对生死,可她从没想过这一刻会发生在自己和爱人身上。
“你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
随后,从老家赶来的陈彦东父母,趴在儿子床头啜泣。
他轻易不求人,对谁都好偏偏疏忽自己
“陈彦东对谁都好,就是疏忽了自己。”
同事赵继义说,科室的人都知道陈彦东的胃不好,医生常常吃饭不规律,这也算医生的通病了,但陈彦东在近半年病情加重,经常反酸、打嗝、嗳气。
因为病情发作时胸口有烧灼般疼痛,陈彦东自己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
“有几次他让我帮他去做手术,他平时很少求人,那时他一定特别难受了。”
赵继义曾劝陈彦东去做个胃镜,可他天天忙,一直没去过。
赵继义和同事推断,陈彦东死于过劳,“他先前没有心脏病,但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大部分先前都没有基础疾病,很多都是由于身体疲劳、工作强度及精神压力大导致的。”
每天忙到连轴转,最常吃的是冰凉的饭
据同事介绍,陈彦东工作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
每天7医院,因为8点进入导管室前,他要查房。
除了自己的病人,他还要担心下级医生的病人,30多号人他都要看一遍。
8点后,作为主刀医生的陈彦东,每天要做多台心脏支架手术,一个手术一小时。
手术间隙,他还要抽时间去其他科室会诊。
“每天连轴转,午饭经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凉的饭。”
赵继义说,陈彦东和主任接诊的一般都是危重病人,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每天手术后,陈彦东还不能回家,医院整理病历到9、10点。
医生猝死成常态,3类医生请注意
有调查显示,80%的医生工作中没空喝水;67%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60%黄金周休少于3天;37%存在同事猝死的情况。
医务人员过劳死有3个明显的特征:
1、30~55岁是医务人员累倒的高发年龄段,此时正是晋升副高、正高的时机,不但心理压力大,还要兼顾临床的科研;
2、一些热门科室医生最容易出现过劳:急诊、麻醉科、外科、心内科、呼吸科、神经科等,要动手术的科室占多数;
3、有心血管和高血压病的医生要特别注意,基础疾病突发会导致心血管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