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医院医院,第一次全院封闭、停诊。封闭就意味着停摆吗?停诊就是停止治疗吗?今天,整理发表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感受和规培医生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看到了因疫情封闭下真实医院和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的责任和担当——
医院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疫情下依然转动的ECMO
医院重症监护室:李景周
年8月7日这一天,对于黄莲芝一家来说,厄运来的猝不及防。60岁的黄莲芝早早地起床去为自家羊群割草,按照平常的时间,本来10点多就应该回家,可女儿在家左等右等却怎么也没见母亲回来。母亲没回来,一位匆匆赶来的同村村民却带回来一条犹如惊雷的消息,让女儿瘫软到地上。
原来母亲在割草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口被杂草覆盖的井口上,整个人掉入了这口年久失修的机井,机井里腐水深度没至脖颈。因为机井口比较小,老人在井里面根本动弹不得,只能在深井中大声呼救,附近的村民闻声发现后立即通知家人。最后消防人员动用了挖掘机,,在村民和的帮助下,才将老人救了出来。此时的她已经奄奄一息,早已等候在旁边的救护车在现场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后,就火速将患者医院。
重症监护陈培莉主任和医生张辉在查房。
经过全面的CT检查,医院诊断患者有严重的吸入性肺炎,同时右下肢的髋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及全身多处擦伤。此时,患者因为肺部感染较重,已经出现了胸闷及呼吸急促的症状,遂立即将患者转运收住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患者入住病房后,管床医生侯娟为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及有创呼吸机应用,并且紧急实施了床旁气管镜以清洗气道异物并灌洗,并予以强效抗生素治疗。但即使这样,也没有阻止病情的快速进展。8月8日20时42分,患者出现了第一次呼吸心跳骤停。EICU立即实施了心肺复苏,黄老太是幸运的,第一次心肺复苏成功了,黄老太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疾病仍在进展,考虑到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有可能无法阻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值班医生张秋峰医生想到了ECMO技术,也许此时只有这项技术才能为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或进一步地治疗赢得时间。当医生将有可能需要实施人工心肺的意向向家属说明后,家属顿时像抓住了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坚决地说:“做,一定要做!”看到家属如此果断积极,EICU医师没有犹豫,带着呼吸机紧急护送患者转到了ICU(综合重症监护室)。
来到ICU后,管床医生李景周通过调整呼吸机模式和参数试图能够稳住病情。但最不想见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8月9日11时15分,黄老太再次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再次给予黄老太实施了心肺复苏,此时已经不能再犹豫了,能够救黄老太一命的可能也只有ICU终极武器ECMO了。但ECMO是把双刃剑,虽然关键时刻可以救命,但ECMO治疗需要全程肝素化抗凝,尤其在患者外伤情况还没有得到手术处置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出血并发症,随时可将病人推入死亡深渊。
李景周医生
通过与家属耐心地安慰,设身处地地交流,家属最终愿意与我们共同面对治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家属的信任和坚决给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此时的医患凝成了一股绳,共同面对病魔!
事不宜迟,ICU的ECMO小组在主任陈培莉的号召下,迅速到岗集结。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秒钟,患者救治的希望就少一分。大家迅速分配了任务,机器、物品的准备、药品、配血、有创动脉压、超声血管定位、ACT监测仪、管道的预冲、穿刺置管连接等等,一套复杂的准备工作,我们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而精准的完成了。
看着患者本来已经发黑的血液,经过体外人工心肺后变成鲜红的血液重新进入患者的体内,大家都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经过ECMO的支持后,患者的氧合及循环状态也暂时得到了改善。但上机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ECMO之路最难的部分在于管理。流量的管理、温度的管理、抗凝的管理、营养的管理、容量的管理、血流动力学的管理、感染的管理、电解质的管理、酸碱平衡的管理、呼吸机的管理等等,每一项都如履薄冰,每一项对于患者都至关重要,关乎生死!
陈培莉主任安排李景周医生具体负责黄老太的治疗,王淑敏护士长安排ECMO护理团队的护理人员专人专班,科室每天晨会后讨论并制定一天的治疗护理方案。经过三天的平稳运转,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像乌云密布一样的胸部X线逐渐消散,需要大剂量升压药才能维持的循环,也逐渐减少了升压药的用量。床旁超声提示患者的心脏功能在逐渐好转,而且在周到细致的医护方案下,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在经历了72个小时让人煎熬的日日夜夜后,患者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符合撤除ECMO指征。ECMO团队做好充分准备后于8月13日给予患者脱机并拔除ECMO导管!此后我们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逐渐撤除了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在经历了生死72小时后,我们终于听到了患者发出的声音,虽然沙哑低沉,对我们来说,却犹如天籁!
8月13日凌晨,医院遭受了一场劫难,医院进行的全员横断面新冠病*核酸筛查中,一位产科病人被筛查出核酸阳性。这医院、甚至全城。医院医院,在接下的日子里,医院进入了封闭和消杀状态。黄老太右下肢髋关节处、踝关节处均有骨折,而且骨折处碎片较多,手术难度很大,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面不能得到及时的手术,将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也就意味着患者即使保住了生命,也没有下床活动的能力,将终生卧床。
骨科的黄久勤主任接到会诊通知和手术要求后,立即查看患者病情,将患者目前需要手术的情况与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取得了家属完全的信任。接下来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克服的困难:联系手术室麻醉科开放手术、联系消*供应中心进行器械物品消杀、联系输血科备血,手术顺利完成。
当我们通过视频把患者脱机拔管,神志转清的消息传递给家属的时候,我们从家属的眼神中看到了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信任、感激,我们的殚精竭虑换来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完整,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物质都难以换来的,我们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们没有拒绝一条垂死生命的召唤,也没有辜负家属期许的眼神!一场疫情可以让城市停摆,可以让原本正常的生活停摆,但是对于医院重症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使拯救生命的决心停摆,没有什么可以使生命的绿色通道停摆。有ICU在,有我们在,疫情下的ECMO依然在转动!
赵莉医生
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医院重症医学科:赵莉
年8月9日,凌晨一点钟左右,一声响亮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宁静的夜空,重症监护室接到急诊科电话,一名骑车被一条铁丝拦住颈部致颈部切割伤、呼吸困难的患者被外院送至抢救室,患者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情况下仍不能维持氧合,病情危重,需收入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值班医生武仅接到电话后协同护理组长,立即准备呼吸机及各种抢救设备。患者入科后立即开放静脉通路,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但患者的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胸部CT显示双侧气胸,立即请胸外科韩玉龙主任会诊给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经过一夜无眠、紧张而有序地抢救,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第二天,陈培莉主任查房时反复查看患者仍有大面积皮下气肿,考虑颈部损伤合并气管、食管及血管神经损伤可能,当即指示主管医生联系气管镜室行气管镜、食道镜检查。在气管镜下大家惊呆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严重的气道损伤,整个气管完全离断,下段支气管由于牵拉已经不能明视。再次请胸外科韩玉龙主任会诊,韩主任说从业以来,还从未见过气管彻底断裂的病人,已退休返聘、有着丰富的救治经验的朱富国主任这时站了出来,经过反复讨论,细致制定手术方案。当天下午即急诊行“气管修补术”,胸外科朱富国主任亲自操刀,韩玉龙主任、甲状腺科张晓剑主任协助,在我院多学科医疗团队精湛技术力量合作下,手术顺利结束,术后再次入重症监护室。
但因患者气道损伤重,反复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脱机拔管,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神志转清。但患者存在外伤后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伴随而来的是对疾病的恐惧,每天查房时拿笔在纸上写“我能活吗?”、“救救我,我不想死,家里还有三个孩子”。每当这时候,王淑敏护士长总是拉着病人的手说:“你放心,这是医院,医院,最好的科室,手术已经做过了,你一定能活下来。”
主治医师赵莉每天坐在患者床边给患者聊天,聊病情、聊工作、聊家庭,当得知该患者是一名共产*员时,给他专门找来了*史、我院院史,鼓励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日,我院在全院全员核酸检查中筛查出一例阳性患者,医院实行封控管理,患者家属也去隔离点隔离,不能陪护和探视,更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焦虑、担心的情绪。为了让患者能够放心配合治疗工作,为了家属能够安心隔离,赵莉医生每天早晚用自己的手机给他妻子发患者的视频,把患者想说的话转告给其妻子,让患者和妻子视频对话。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可正常进食,能下床活动,说话声音也较前明显好转。这时候的患者高兴得像个孩子:“我终于能活下来了”、“我能吃饭了”。
8月25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
这样的抢救场景虽然只是ICU里的一个缩影,医院停摆的战时下,这何尝不是市一院人践行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核心价值观最有力体现呢!又何尝不是市一院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大爱与责任的闪光呢!一场疫情封控的是大门,隔离的是病*,阻不断的是市一院人守护生命,抢救生命的赤胆初心!经历重创,我们的百年老院也必将逆风而行,向阳而生!
刘凤丹医生
全力救治现奇迹真情唤醒“睡美人”
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凤丹
8月13日凌晨,因我院在对住院患者例行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当时的我还在睡梦中,突然接到科主任陈培莉的电话,考虑到我的孩子还未满周岁,需要妈妈的照顾,让我居家休息…挂了电话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站在窗边望向不远处医院,想到了科室还有自己的同事在坚守,还有病人等待着我救治。好在一周前已经将孩子送往了老家,由父母照看,立即告知主任自身情况让主任放心,自己可以随时回科。
随后,我简单地收拾了日常用品,医院。医院大门已经被封禁,顿时感到五味杂陈,想到这所百年老院,年抗医院停止治病救人,年非典也未让我们停下脚步,去年的新冠疫情也未让我们停摆,而今却按下了暂停键!
门前的警察仔细询问后说:“医院只进不出,你考虑清楚了吗?”我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已准备好了!”
我所在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每时每刻都需要医护人员在旁进行生命监测、治疗和护理。我的一名患者是个13岁的少女子涵(化名)。因从4层楼的高处坠落,致多发损伤收治我科。
8月9日,刚入重症医学科的子涵神志昏迷,气管插管内吸氧,呼吸急促,满脸淤青,右耳可见鲜血流出。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诊断为颅内损伤、多发肋骨骨折、液气胸、创伤性湿肺、肝破裂出血、锁骨骨折、胸骨骨折、骨盆骨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由普外科蔡锋副主任医师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可见腹盆腔内有血性液体约ml,见肝脏右后叶破裂,破裂创口较大,有血液不断溢出;立即行肝破裂修补术手术治疗,胸外科李博医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耳鼻喉孔秋艳医师给予行耳廓成形术。术后返回我科,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抑酸、保肝、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输血、补液等多脏器功能保护治疗。由于肺挫伤重,呼吸状态差,术后小子涵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肝功能差,肾挫伤所致持续血尿,昏迷,多处骨折虽无紧急手术指证,但仍然需要严密的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
孩子重伤在床,最担心的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母亲日日以泪洗面,已经病倒在当地住院;医院,不愿离开监护室门口半步。但13日以后,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医院在隔离点集中隔离。子涵医院守护着孩子,哪怕远远的看着都可以。王淑敏护士长看到焦急的子涵爸爸,能深切理解父母的心情,“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孩子的,请你们放心!”
在陈培莉主任、杨林副主任及刘慧丽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子涵的病情逐渐稳定,脱机成功,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呼叫可睁眼,四肢可自主活动,复查各项指标基本逐渐恢复正常范围。但因脑挫伤较重,子涵仍遗留有意识障碍,为了帮助子涵的意识恢复,除了脑保护、促醒药物外,我每天坚持给小子涵聊天,并让其家人每天视频,耐心与其交流,希望能够尽早唤醒她。20多天的努力下,子涵慢慢的有了肢体活动、慢慢的能听懂我的话。今天上午,我再让她给妈妈视频的时候,教她喊妈妈,子涵竟然真的发出了含混的“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和手机对面的子涵妈妈都喜极而泣。
虽然,疫情封控下医院停止了接诊,但是,各重症医学科的坚守,医院里感人的医患故事和奇迹仍然在书写。医院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坚守和忘我工作,让医院医院最最困难的时期;越是至暗时刻,越见人性光芒,这次的疫情,让我看到了光芒,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医院舍小我取大义的担当。经此一难,也许,更多人会看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建院到现在,历经百年而不衰,那就是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
生生不息,祝福我们医院!
规培医生韩朔
致敬守护家园的你
规培医生韩朔
8月13日晨起6点,“叮咚、叮咚……”我和室友的手机同时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