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赵慧
“因为有几例修复效果不好,就放弃这个进步的技术,对所有人都施行保守的置换技术,就是因噎废食,是对那些本来能被修复、能够享受‘绿色生存’的患者的不公平。”
2月5日,农历大年初五,距离时帆(化名)接受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手术已过去一个多月,她已可以自如行走,和家人一起迎接新春。
曾长期伴随她的心慌、胸闷等不适状况渐渐消失,时帆觉得,自己的心被“修”好了,似乎跳得更有力了。
“修复效果堪称完美,术后无狭窄、无返流,期待她有远期绿色的生活质量。”为时帆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主任医师贾一新,对手术结果十分满意。
他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时帆患的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这类疾医院都只能施行瓣膜置换,医院,他们为她成功实施了修复手术。
最近两年,医院平均每年实施上千例心脏修复术,时帆的手术只是其中普通一例。
但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技术对医生要求更高、对医院挑战更大,医院只能实施相对稳妥的置换手术。
“在医院瓣膜外科,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可能修复的二尖瓣被放弃。每一次站在手术台前都是挑战,都会小心翼翼,因为心脏手术容不得出错,每一次治疗都无法重来,敬畏每一颗心脏,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贾一新对记者说。
置换还是修复?在保守与冒险之间,医院选择了对患者更为公平但对医生挑战更大的选项。
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最高国家之一
去年12月的一天,43岁的时帆在超市购物时忽然晕倒,医院检查后,她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置换瓣膜,医院,答复同样是:只能置换。风湿病是一种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舔过关节,抓住心脏”,当风湿引起的免疫反应侵犯到心脏瓣膜时,就会罹患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症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脏内原本柔软光滑的二尖瓣结构产生钙化、增厚、挛缩、融合,患者因此出现肺淤血、心脏扩大,产生房颤、心衰等严重问题。”贾一新介绍。很多人的风湿病是在年轻时患上的,因为寒冷、潮湿、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链球菌感染。贾一新判断,时帆的风湿病病史有20余年之久。经过诊断,时帆被告知,医院可以为她实施心脏修复手术。“从术前心脏超声的图像看,二尖瓣钙化、增厚、挛缩、融合并不十分严重,因此手术前我已经有较大的把握为她修复。”贾一新说。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和卫生条件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在我国逐渐降低,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一些偏远地区仍有千分之几到几十的人群发病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风湿性心脏病里最常见的类型,也是20到40岁年龄段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90%将累及二尖瓣。“全世界已经公认,修复手术无论从围术期安全还是远期存活效果,都要比置换手术好。无论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甚至无论是70岁以下还是70岁以上患者。”贾一新说。他告诉记者,尽管修复是更好的选择,但由于修复技术难度较大,并且存在因效果不理想导致患者短期内需要再次接受补救手术的可能,加上经济负担、纠纷、患者质疑等社会环境问题,医院和医生宁愿选择更为保险和妥当的置换手术。
修复VS置换
术前谈话时,贾一新告诉时帆的丈夫张其(化名),如果手术时发现无法修复或修复失败,就会启动替代方案—瓣膜置换,术前需要决定使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两种瓣膜各有利弊。置换机械瓣后要常年吃抗凝药,生物瓣虽然不用吃抗凝药,但时间久了一定会缓慢衰败。而无论置换机械瓣还是生物瓣,都存在血栓、心内膜炎、瓣周漏等并发症风险。“瓣膜置换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贾一新提醒。手术十分成功。“暴露二尖瓣后,看到的病变情况与术前超声报告基本一致。”贾一新说,“即刻的食道超声报告术前狭窄为1.2平方厘米的瓣口面积扩大到3.5平方厘米,并且完全没有返流,修复效果堪称完美。”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在医院温馨家园等候了5个多小时的张其,终于等到了好消息。贾一新说,作为近10年方兴未艾的新兴技术,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技术近期确实存在修复效果不理想需要返工的问题,因此,医生和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要强。“但是,因为有几例修复效果不好,就放弃这个进步的技术,对所有人都施行保守的置换技术,就是因噎废食,是对那些本来能被修复、能够享受‘绿色生存’的患者的不公平。”贾一新说。医院瓣膜外科(心外科九病房)是医院最早建立的心外科病房之一。过去10年,由孟旭教授领军的团队一直致力于钻研各种瓣膜修复技术,紧跟世界前沿热点,不断革新进步,始终遵循“瓣膜修复、绿色生存”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人性、更可靠的治疗手段。在近10年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技术体系探索中,医院瓣膜外科逐渐完善二尖瓣病变中国分类、成型技术四步法等核心内容,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演示、推广。目前,医院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显示,70%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可以被修复,修复后5年再手术率不到10%。▲瓣膜修复手术是瓣膜外科水平的标志。图为贾一新(右)在手术中。
“不会有任何一个可能被修复的二尖瓣被放弃”
事实上,就手术费用而言,修复与置换的费用相差无几。然而,成功的修复对患者受益最大。最近10年,医院瓣膜外科的手术量一直保持在全院心外科瓣膜手术30%~40%的比重,通常是其他病区瓣膜手术的一倍以上,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水平。“瓣膜修复手术是瓣膜外科水平的标志。”贾一新说,“我们心外科九病房实施的瓣膜修复手术,占瓣膜外科手术比重是全国最高的,近年开展的风湿性二尖瓣修复比例达到70%以上,手术及相关理念已经被国内同行所认同,学术能力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如时帆一样,许多患者是慕名而来。但也有一些患者并不了解相关知识,甚至有部分患者害怕修复后效果不佳而主动要求置换,“我们通常会耐心地反复解释说明,在瓣膜外科,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可能被修复的二尖瓣被放弃。”贾一新说。医院了解并能发展心脏修复技术,医院牵头组织了国内心脏外科领域第一个专家共识——心脏二尖瓣修复专家共识。“在我们的刻苦钻研与不懈努力下,以及一些有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患者和部分勇于尝试的医生与时俱进的要求下,医院开展了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修复手术。”贾一新说,“但是,与巨大的置换手术例数相比,还有提高空间。”在瓣膜修复技术、房颤外科治疗、重症瓣膜外科治疗、心脏辅助技术与重症瓣膜外科治疗的结合、小切口瓣膜外科技术应用、相关瓣膜外科的国产化产品推广和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方面,医院均处于主导和主研位置。围绕上述专题,医院近3年主持举办了50次全国性、区域性学术研讨和手术示教活动,并主持国产GK瓣、先健生物瓣等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医院正出台本院的专家共识,强调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瓣膜手术修复率,鲜明提出,“二尖瓣后叶脱垂(一种简单病变)必须被修复,如果没有把握修复,请换一个外科医生”。贾一新师从孟旭,曾公派至德国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并多次去德国心脏中心、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等世界顶级心脏中心交流学习。对于二尖瓣感染、退行性变、风湿性病变的修复,他均驾轻就熟。出于对先进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如今,贾一新专注于难度更大、更具挑战的主动脉瓣病变修复技术。“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状况类似,主动脉瓣病变修复术例数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在国内更是凤毛麟角。”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年第3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北京医院瓣膜外科中心主任医师贾一新:敬畏每一颗心脏尊重每一个生命》
□《民生周刊》记者赵慧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