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伤孩子胃的不是垃圾食品,不是碳酸饮料,
TUhjnbcbe - 2023/6/6 22:02:00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49314.html

作者

任平生

前不久,看到一个数据,我被吓了一跳。

数据显示,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儿童胃炎患病率达到了45%—84%。

其中,慢性腹痛约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

调查还表示,因为慢性腹痛或经常性呕吐,

有的孩子甚至影响到了正常学习、生活,甚至是生长发育。

这个调查数据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朋友家8岁的儿子胃粘膜发炎、充血。

最后,孩子不得不住院治疗。

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胃真出问题了。

原因是孩子每天在放学后都会去学校小卖部买零食。

辣条、冰淇淋、汽水等刺激性的进食类型让孩子的胃部无法适应。

中医说:

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全身的水谷精微。

正是因为脾胃的健康,我们才能完成对食物营养的吸收消化。

如此一来,才能吃得香,消化好。

而一个孩子要是脾胃虚弱,那他的气血运行也相对较差。

脸色更容易发*、没有光泽。

小便更*,还会有便秘、拉稀等症状。

在孩子六岁之前,脾胃处于一个非常虚弱的状态。

即便是受到刺激损伤,修复功能也并不强大。

这个阶段,孩子的胃部健康,

直接影响到免疫力、智力和生长发育等情况。

所以,想要保护好孩子的胃、让孩子发育健康,

不止是远离垃圾食品、碳酸饮料,

更需要在进食习惯上避免一些误区。

孩子进食的误区,很多父母都会踩这些坑

1、别总是吃得太软。

同事徐徐因为工作项目上线而太过繁忙,

所以,就把一岁的女儿托付给老家的婆婆照顾。

三个月之后,等把孩子接回来,

却发现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太会说了。

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三个月之前好。

医院去检查,她才发现了真相。

原来,孩子在老家一直在吃鸡蛋羹、南瓜泥等之类的流食。

因为长期喝流食,咀嚼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脸部肌肉和口腔肌肉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这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于是,出现了口齿不清、说话过晚的情况。

而且从营养学来说,食物如果煮得太细、烂、软,

很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导致营养价值流失严重。

2、过早给宝宝尝试“重口味”。

曾经有一个朋友喜欢带着三岁的孩子参加各种聚会。

在饭桌上,她放任自己孩子随着心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高热量的甜食、辛辣的饭菜,全都被孩子尝过。

直到某一天,她发现孩子在家不爱吃饭,

肚子一饿,就总爱吃重口味的零食。

而且吃完之后,孩子总是不消化,一直打嗝。

医院检查,她才开始后悔:

辣、辛、麻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当然是好,

但对于宝宝娇嫩的胃肠道、食管黏膜来说,是一种劣性刺激。

长此以往,会造成宝宝肠胃功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曾有一项研究显示:

当父母连续三个月为孩子提供成年人摄入的高盐、高糖等食物时,

孩子在三个月之后便会对普通的辅食不再有兴趣。

也就是说,孩子对于高盐高糖的食物养成依赖性后,

普通的饭菜便不再能容易满足孩子的胃口。

长此以往,会给孩子的胃部带来极大的负担。

所以,在孩子5岁之前,并不适合摄入高盐高糖的食物。

大人可以把孩子和父母的饭菜分开烹饪,孩子以清淡口味为主。

3、不要大口大口地给孩子喂饭。

有的父母很怕孩子吃不饱,会控制孩子进食,

强行给孩子喂饭。

殊不知,在两岁前,孩子的咀嚼能力以及吞咽能力都在探索以及发育阶段,

吃得太快、太多,孩子根本无法消化,反而会伤到肠胃。

而且以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个讨厌的“工作”。

无法愉快进食,反而会出现厌食等情况。

4、孩子趁热吃饭。

有的家长过于重视“趁热吃饭”这件事,觉得趁热吃的话暖胃又可口。

实际上“趁热吃”的温度,很可能超过了正常健康的温度。

因为,当我们经常食用过热的饭菜,

就会对温度丧失一定的敏感性。

我们的口腔和食道的温度一致,在10度到40度之间。

一般父母觉得暖胃的食物,其实很可能都在50度以上,长此以往,其实会伤害到口腔和食管的粘膜。

孩子口腔内壁非常脆弱。

偶尔烫伤,还可以修复。

但如果长期被烫,那粘膜细胞就很可能变异。

导致食道黏膜损伤,让孩子患上慢性食管炎、胃炎。

5、别用汤泡饭。

饭前喝汤和吃泡饭是两回事,要区别开来。

饭前少量喝汤,能湿润口腔和食道,有助于消化。

但是如果是汤泡饭的话,没有经过细致磨碎的食物大颗粒直接进入消化道,

消化器官分泌更多的消化来消化,不仅会让胃部负担加大,

而且还会让孩子对饱腹感的感受度降低,影响肠胃健康。

6、不嘴嚼喂饭,不让孩子用大人的筷子。

近年已证实幽门螺旋杆菌的胃内感染是绝大部分人得胃病的病因。

而这中间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便是唾液传播。

很多大人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能会用嘴吹凉饭菜,

又或者是让孩子使用自己使用的筷子。

如果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孩子也很有可能会被感染。

所以如果家中有小孩,不建议口嚼食物后喂食,

可以使用公共碗筷,避免交叉感染。

脾胃不在于“补“,而在于养

中医有一句话:

“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那怎么知道自己孩子的脾胃是否正常呢?

附上一张脾胃功能自查表。

逐一对照,就知道孩子的脾胃功能到底如何了:

虽然脾胃如此重要,但想要脾胃健康,

并不是在于“补”,而是重在提高运化的功能。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如此才能真正养好胃。

第一:辅食添加,应该按照阶段进行。

宝宝的辅食添加,不能一直以软烂的食物为主,要顺应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6~7个月:初期以泥类的细软食物为主。比如米粉、蔬菜泥、肉泥等。

8~9个月:可以食用浓稠食物或者便于咀嚼的半固体食物,逐步添加颗粒状的食物,让宝宝有东西可嚼。

10~11个月:宝宝的辅食适应能力已经很强,可以逐渐添加块状的固体辅食,还可以引入手指食物,可以锻炼他抓取、咀嚼能力。比如软米饭、馄饨、奶酪等。

1岁左右:这时,宝宝的辅食可以和大人饭菜差不多,只不过要比大人的细致、清淡一些,逐渐向“大人饭”过渡。

第二:规律进食,远离刺激性食物。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孩子,一定要少喝冷水、吃冷饮。

此外酸奶也尽量少吃,平时可多吃山药、芋头等。

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孩子,远离坚硬、油炸、辛辣、寒凉食物。

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盐类以及油脂食物的摄入。

第三:不要以为吃得多、吃得丰富就好。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时常为孩子不吃饭而烦恼。

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一点。

其实,想要养好孩子的胃,并不是指给孩子吃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而是,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及身体状况,去合理搭配饮食。

想要孩子有一个好胃,

那就根据需求进食,不要吃得过饱。

孩子不想吃就不要强迫孩子吃饭。

不追着喂饭。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一手扶碗、一手用勺吃饭了。

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学习用筷子吃饭。

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放慢速度,一边陪孩子一起吃。

让孩子掌握进食的节奏,感受自己的饱腹感,才会有利于孩子的胃部健康。

第四:根据合适的“节奏”去吃。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人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中的五行也是相对应的。

夏天闷热潮湿,湿气容易伤脾。

所以夏天多吃健脾养胃化湿的食物对孩子脾胃更好。

秋冬季,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春天应适当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第五:养成良好的进食环境。

相关研究发现,情绪可以影响食欲,也能使消化功能失调。

当父母因为一些事情在餐桌上训斥孩子时,会让孩子感受到压抑,

压抑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消化能力,加重胃部负担。

想一想,当我们有压力、不开心的时候,

是不是能够感受到胃部一阵紧缩?

除了进食时的情绪愉悦放松,

还有一件事情,那便是进食的专注度。

当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进食时,

那很可能会不知不觉中忘记咀嚼、直接吞咽,

如此一来,只会降低对饱腹感的感受,吃得更多,加重胃部负担。

除此之外,也不要蹲着吃,或者站着吃饭,这也并不利于消化。

有一个好胃,才有一个好身体

在谈到育儿时,我们经常都会有一个句式,

比如,有一种饿叫做“妈妈怕你饿”;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

回到进食上,那就是有一种担心叫做“妈妈怕你嚼不动”。

这一切,有着控制,有担心,也有焦虑。

其实,想要孩子身体好,

并不是指吃得多、吃得丰富,

更在于吃得妙,吸收好。

最后,愿孩子们都能睡好、玩好,更能吃好。

有一个好胃,那便会有一个好身体。

日常生活中,

最容易被忽视的进食细节,

很可能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胃部健康。

养好一个胃

也是在养成好的进食习惯。

——End——

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着路走直到把自己变成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伤孩子胃的不是垃圾食品,不是碳酸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