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治疗现场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白天站立,晚上躺平,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但57岁的老钱却无法做到。从他40岁开始,晚上“躺平”安静地睡一觉竟成了奢望。
身体像一个没有盖子的水壶
年,老钱偶尔会出现烧心的感觉,开始没当回事。但后来一点点严重起来。去看医生后,吃了一段时间药,情况好转,可药一停,那种灼烧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医生诊断说,这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
白天尚可应付,一到晚上,老钱便不敢躺下。无奈,老钱四处求医,试过了各种办法,中医西药,但都收效甚微。他回忆说,有一次吃饭应酬,吃了辛辣的,食物便不受控制地从嘴巴里“喷射”出来。经此一事,老钱开始忌口,烟酒生冷辛辣一概不碰。
老钱是个“狠人”,5年前,为了这个病,他甚至把晚饭也戒掉了。“我不吃饭,看你还能反流什么?”
但,还是不行,人不可能不吃东西,你可以戒晚饭,不能把一日三餐都戒了吧?老钱的身体就像一个没有盖子的水壶,只要一躺下,胃酸就一阵一阵地反流出来。
事实上,像老钱这样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并不罕见,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患病率为8.7%。单纯服用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约30%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不久前,医院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不需要开膛破肚,像做胃镜一样,在胃底打几个“钉子”,就能加固好“决堤”的屏障,老钱决心试一下。
接诊的是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姚玮艳,一个和胃动力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治酸”高手。
经过评估,老钱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LA-C)级,胃和食管的房门无法闭合,食管长期浸泡在酸水里,使得他食管内60%的黏膜受损融合。问题不止于此,老钱还存在食管裂孔疝,简单的说就是胃的一小部分被“吸入”胸腔内,形成了会跑的“胃”,这被称为食管裂孔疝。
进入临床研究,必须经过严格审慎的评估,姚玮艳找来了胃食管反流病MDT小组的成员,胃肠外科薛佩医生,从内科外科的角度展开仔细讨论,为了方便老钱理解,薛佩手绘了一张草图,从外科角度解释了手术的操作和原理。
由于老钱的胃底主体仍位于腹腔内,未见明显疝入胸腔,通常这类患者可考虑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但考虑到老钱裂孔疝缺损不大,选择内镜下胃底折叠术能实现很好的反流效果,而且属于腔内手术,创伤比传统的腹腔镜更加小。大家一直认为,内镜下胃底折叠术获益更大。
终于可以“躺平”了
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内镜治疗的新技术,内从口腔进入,经过食道,无需任何切口,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钉合点将胃底部分钉合在食管下端,重建胃食管阀瓣,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
图说:内镜下胃底折叠术
4月8日一早,在麻醉科宋小星医生的保驾护航下,姚玮艳主任和团队给老钱实施了手术。
姚玮艳站在操作台旁,缓缓将内窥镜通过胃镜套管插入食道,通过摄像头指引,内窥镜很快到达了胃底,并在内镜融合的指南针系统指引下精准定位,选准钉合点。随后,内窥镜顶端弯起,将一部分胃底向上折叠。借由超声传感,完成定位,随后将食管末端与被折叠起的胃底钉在一起,形成一道坚实的“堤坝”,手术很完美。
术后48小时,老钱出院了,感觉整个人如获新生,他终于可以“躺平”了!
据了解,正在进行的这项上市前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项目将在全国开展55例手术。
消化内科主任邹多武介绍说,在胃镜下实施的胃底折叠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创伤更小,避免了胃底和食管下段带来的创伤,全程国产化的后,在对病人创伤进一步降低的基础上,费用相比进口设备也可大大降低。
医院在胃动力治疗领域始终走在前列,从诊断、治疗层面融入了消化内科、心理科、放射科、功能神经外科、中医科、妇产科、普外科等临床科室,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对一些难治性消化动力疾病进行综合诊治,相信伴随医疗器械的更新迭代,更多患者将从中获益。
通讯员李东新民晚报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