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文专业知识由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福建中医药医院陈淑娇主任医师提供
七月临近
有的小伙伴趁夏日出游
在肆意玩耍时胡吃海喝
有的小伙伴忙于期末复习
而废寝忘食
也有小伙伴仍然早出晚归
为了工作而奔波劳累
在压力、情绪烦躁、饮食不节
这些不良状态下
常常会有小伙伴感到胃部不适
出现反酸的症状
比如嘴巴酸酸的、喉咙辣辣的
这种情况
中医称之为吐酸
吐酸,是什么呢?
吐酸
即酸水上涌到口腔、咽喉、食道
有灼热或烧灼感
中医认为
吐酸
以泛吐酸病水为主要表现
出自《*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亦称为“吞酸”
属脾胃病范畴
多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导致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痰浊郁阻
《医林绳墨吞酸吐酸病》有言
“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
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
酸味刺心,有若吞酸之状也”
中医认为
本病病位在胃、食管
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多数伴有
反酸、嗳气、腹胀、烧心等症状
治疗上,有寒热之分
反酸属热证
首见于《*帝内经》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
“此证皆因中气虚寒
不能运化郁滞所致”
脾胃阳虚者
吐酸多伴大便稀溏、四肢冰冷
或由进食生冷食物诱发
因此治疗时需辨证治疗
不能仅凭反酸、烧心表现
而辨为热证
滥用苦寒药物
有害无益
吐酸
见于现代医学
则为慢性肥厚性胃炎、溃疡病、
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症等疾患
当生活不规律、紧张、情绪不佳、
过度疲劳或细菌感染时
胃酸分泌过多
易出现吐酸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低知晓率导致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轻视,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其他并发疾病,并可能引起食管腺癌的发生。一些评估甚至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50~65%存在糜烂性食管炎。”专家指出,“因此,患者要及早发现此病,医院接受药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现代环境和生活习惯下
该疾病十分常见
许多人或误认为
是一过性的消化不良
而不拿它当一回事
但是近来年研究发现
胃食管返流病
是引发食管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因此需对其引起重视
中医吐酸防治锦囊
中药
在中医执业医师的辨证论治下用药干预治疗。
饮食小妙招
1.扁豆山药粥:白扁豆、山药各30克,大米克。诸料及大米加水适量,煮成粥食用。可当早餐或点心食用,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促进胃功能恢复。煮粥时注意白扁豆要煮熟煮透。
2.枇杷叶陈皮茶:鲜枇杷叶3片,洗净去毛,陈皮6克,泡茶饮用。有助于缓解患者泛酸、反食、嗳气、痞胀等不适感。
穴位按摩
1.足三里
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方法:按压5秒后再放开,重复30下,1天2次。
功效:足三里是脾胃保健的重要穴位,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2.中脘
位置:平卧或直立时,胸骨最下端与肚脐之间的中点。
按摩方法:按压5秒后再放开,重复30下,1天2次。
功效:疏肝养胃、和胃健脾、消食导滞。
日常调护
1.注意少食多餐,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取。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2.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3.戒烟、戒酒,少食巧克力和咖啡等。
发现问题
及时治疗
切忌一拖二忍三熬
症状持续或严重时
医院就诊
●精彩回顾●
原标题:《什么?期末复习有可能会胃反酸?》